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5日電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長三角臺企及外企)投資環境推介暨項目簽約儀式活動25日在上海舉行。現場,成都市郫都區與意鑫合金、五冶地產、麥金地、泗陽協力、正大公司、中建八局、基匯資本等 7 家企業進行了現場簽約,協議總投資為290億元。
此次活動共吸引德意志銀行 、柯麥食品集團、犇嘉投資管理集團、盤允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友達集團BEMQ等70余家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臺企及外企參加。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主陣地,郫都區正緊扣“天府水源地、電子信息城”發展定位,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經濟,高質量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新經濟產業示范高地,這里正成為海內外知名電子信息企業競相搶灘布局的投資熱土。
活動中,郫都區全面推介了全區產業發展、投資環境及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情況。當前,郫都區堅持以產業功能區建設塑造城市未來新形態,全力抓好“四大產業功能區”和新經濟集群建設,聚力打造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中國川菜產業功能區、成都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鄉村振興博覽園建設,努力將郫都區建成新經濟產業示范高地、全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四川省氫能運用示范區,逐步構建功能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走向人城產高度融合的發展之路。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區78.4平方公里,重點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逐步形成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三業并舉,終端應用、高端設備協同驅動的的產業格局;重點打造新型顯示產業生態:承接偏光片、驅動IC、觸屏模組、桌面顯示器、車載終端、可穿戴設備等新型顯示上下游生產企業及終端產品廠商;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聚焦大數據、計算力、算法等基礎層研究,聚焦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層開發,聚焦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應用層場景,進一步聚集人工智能領域的“隱形冠軍”和科技領軍團隊。功能區擁有一流的要素配套,政策體系完善,政務服務完善,生產配套完善,生活配套完善。2018年,功能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以上。按照“中國新硅谷,國際花園城”的規劃定位,到2022年,功能區產值達0.7萬億;到2035年達1.7萬億,成為四川省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
當天活動中,郫都區重點推介了復合調味品研發、生產及配送基地項目和犀浦站點TOD項目。復合調味品研發、生產及配送基地項目位于郫都中國川菜產業園。項目園區產業聚集優勢明顯,已引進聚集產業項目92個,建成投產企業88家,主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度聚集,已引進包括了“丹丹郫縣豆瓣”、“天味食品”、“友聯味業”、“飯掃光”、“有友食品”在內的各類優質企業。園區綜合配套設施齊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國家級調味品檢驗檢測中心、綜合醫院、養老中心、全域慢生活綠道系統等一批優質項目已全面實施。
“郫都區緊跟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戰略部署,借助本次主題活動平臺,與長三角地區臺資及外資企業就自身發展情況、上下游配套需求等進行交流發言,為加快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展現郫都作為。”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是全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該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吸引了許多優質臺資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及金融外資企業在此聚集,已發展成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地區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受到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以及資源、能源短缺等影響,長三角地區眾多臺資及外資企業迫切需要將產能轉向更具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地區。而郫都區城市生態本底良好,城市價值凸顯,比較優勢突出,營商環境一流,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基礎雄厚等得天獨厚的條件,都為郫都區積極承接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的郫都,將以更加科學、優化的空間布局,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更具規模的城市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
推介會上還舉行了臺資企業及外資企業與我區相關部門在電子信息和金融方面的主題交流會,企業與產業部門間進行了對接和深度交流,雙方尋找契合點,促進項目合作。
責編:季冉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