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意大利返還中國文物國博首展

            2019-04-25 13:53:05     來源:北京日報

              唐代彩繪陶駱駝。

              4月24日,796件中國流失文物從意大利返還中國,在國博公開展出。圖為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數量眾多的陶器。記者 李繼輝攝

              從意大利到北京,馬可?波羅沿著絲綢之路,走了4年。796件中國文物,走了12年。4月24日,共有700余件意大利返還中國的流失文物首次亮相,在國家博物館南4展廳,娓娓講述中華五千年文明史。6月30日前,觀眾均可以到國博免費參觀。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介紹,這是中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中歷時最長的案例,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流失文物回歸。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回歸,既抒寫了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鑒濃墨重彩的華章,更樹立了兩國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的里程碑。

              796件文物濃縮中華五千年

              14天前,這批文物一回到北京,就直接進了展廳。巨大的展柜里,有些文物身上還拴著標簽碼。經鑒定,這批文物藝術品的“祖籍”多在甘肅、陜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其中既有出土器,也有傳世品。

              與大多數文物展相比,此次文物展陳形式更壯觀,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漢代的陶器等大多扎堆兒擺放,只有唐代彩繪陶駱駝、明代綠釉陶床等個別文物設了獨立展柜。專家介紹,這批文物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都能在這里找到印記。其中,豐富多樣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紋飾精美多姿,為研究史前社會風貌提供直接的物質資料;數量眾多的漢代陶器,造型古樸渾厚,是漢代輝煌燦爛文明的縮影;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駱駝俑、馬俑、人物俑,承載著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經貿往來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信息。

              另外,這批文物的總體價值高,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

              藝術品返還證書成明星展品

              這場展覽的名字叫做“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詳細講述了文物回家路。中意兩國簽訂的藝術品返還證書也成為一件重要展品亮相。

              2007年,意大利蒙扎地區保護文化遺產憲兵隊在巡查當地文物市場時,發現大量疑似非法流入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國家文物局得知相關信息后,立即啟動文物進出境記錄核查、組織開展文物鑒定研究,認定這批文物藝術品大部分為中國出土文物,其所有權屬于中國,且均未獲得合法出境許可,因此依據相關國際公約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還要求。

              之后,案件進入長達十年、復雜曲折的司法審判過程。直到2018年11月,米蘭法院做出將796件文物藝術品返還中國的最終判決,中意兩國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隨即啟動返還文物的確認接收工作。

              今年3月23日,在習近平主席、孔特總理的見證下,中意兩國代表在羅馬交換了796件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4月10日,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抵達北京。

              5000余件中國流失文物回家

              展廳里,除了文物陳列,還有更多關于回流的故事被重現。

              2011年,美國向中國返還流失文物;2013年,中國促成圓明園流失鼠首兔首捐贈返還;2015年,中國促成甘肅大堡子山遺址被盜金飾片捐贈返還……一幕幕珍貴瞬間通過圖文形式重現。

              國家文物局介紹,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進出境審核監管制度的國家之一,早在1950年就設置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實施嚴格的文物出境許可,有效遏制了自清末以降中國文物嚴重流失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成功從英國、美國、法國、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追回5000余件中國流失文物。其中,圓明園流失鼠首兔首、青銅虎?v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還實踐,對歷史上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的難題進行了寶貴探索與創新。

              近年來,中國積極開展打擊文物非法販運和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雙邊合作,先后與意大利、美國等21個國家簽署了打擊文物非法販運、流失文物返還的雙邊協議。國家文物局去年還發布了“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公布6900余件伊拉克、秘魯等國被盜文物信息,防止外國被盜文物進境流通。國家文物局表示,中意兩國將以此次文物返還為起點,借助“一帶一路”的寬廣平臺,加強對話協商、政策協調、執法協助,在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領域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合作。

              (記者 劉冕)

            編輯: 趙龍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