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相信竇師傅已經深刻領略到了這句話的厲害。
幾天前,干了20多年瓦工的竇師傅在網上發布了段視頻:兩個安全帽相碰,黃色的像蛋殼一般,被直接撞碎,另一頂紅色的則安然無恙。
帽子的差別,除了顏色,還有兩處:一是價格差別,碎的便宜,市場上8塊錢就能買到,沒碎的貴,五、六十塊錢;二是使用者不同,便宜的一線工人戴,貴的“領導”戴。
視頻發布后,引發大家對工人安全保護問題的關注,也引來了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的質問:“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
一
在建筑工地,戴著堪比甜筒的脆皮安全帽,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行走在雷區,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出事了。
允許這樣的安全帽出現在工人的頭上,明顯就是一種對工人生命安全毫無顧及的做法,對安全生產采取的是僥幸態度。安全帽脆了能換好的,良心沒了拿什么換?命沒了拿什么換?
“脆皮安全帽”的最新消息卻更令人心寒——
據媒體報道,竇師傅原本是在工地打零工,“干一口吃一口”,但自從“脆皮安全帽”視頻廣泛傳播以來,就找不到活干了。一些之前關系還不錯的包工頭也不再找他了,理由總是“人找好了,不缺人了”。
沒辦法,竇師傅只好回老家了。
這就是說,問題還沒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倒先給解決掉了,給“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的古訓,添加了一條現代的注腳。
想想也是。脆皮安全帽問題在建筑行業普遍存在,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賣家。竇師傅的曝光影響了多少人的利益和飯碗?哪個老板愿意找這樣挑刺的員工?
不管竇師傅發布視頻的動機是什么,他都是在客觀上揭開了行業的弊端,引起了補救的討論,對于安全生產是促進和利好。
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通過合法渠道的救濟,向社會傳遞出這樣的信號:有利于社會進步、有利于更多人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的做法,國家是鼓勵的,而不是讓他們在曝出黑幕、反映了行業普遍問題、在有意無意間改善了更大的公共利益之后,自己成了被打擊報復的對象。
一個崇尚軍人的社會,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一個保障更多人利益的社會,不能讓老實人吃苦又吃虧。
二
竇師傅曝光的安全帽質量問題其實由來已久。
2007年,央視就曾報道奪命劣質頭盔事件:當年4月,杭州一名建筑工人被頂樓墜落的鋼筋砸中,鋼筋穿透了安全帽,工人因此喪生。調查組認定,這名工人佩戴的安全帽是不合格產品。
12年之后,問題依然存在,背后的原因也顯而易見。8元的塑料安全帽能有什么用?對工人安全當然毫無作用,對企業、對包工頭來說,唯一的作用就是省錢。
這背后的潛臺詞就是,工人都是成本,需要想方設法壓縮,能省則省——這本質上還是“血汗工廠”的原始思路。
那么,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怎么辦?從生產經營主體來說,有的是對安全隱患渾然不覺,屬于無知;有的是重視不夠、排查不力,屬于無能;有的是懷揣僥幸心理,覺得哪兒就那么容易出事,出事了賠錢了事唄,這屬于無恥。
有了這“三無”心理,“三無”安全帽的出現,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對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必須讓他們長記性。你們不是在乎成本嗎?那就一定要讓安全事故的賠償數額,碾壓漠視安全的成本。
2001年,美國阿拉巴馬礦井垮塌事故中受傷的工人,最終獲得了670萬美元的賠償;如果是死亡,索賠都是千萬美元起步。這就是懲罰性賠償,真正讓生產經營主體成為安全責任主體。
客觀說,我國的“懲罰性賠償”還沒有達到這一水平,更傾向于依靠政府監管、行政問責,雖然有效,但效果有限。有企業負責人說過,“不怕政府來人檢查”,畢竟“他們不專業,應付起來并不難”。
所以,根本上還是要想辦法,從成本控制的角度,逼著以利潤為核心的生產經營者考慮安全問題。
罰得不夠痛,很難長記性。
安全帽顏色、質量與佩戴群體的隱秘關聯
三
從長遠角度看,我國一線工人的生產、生活環境一定是越來越好的,這是趨勢。
一方面,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用工荒”從沿海蔓延到內地;與之相應,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具體體現在工資水平不斷提升,待遇要求逐漸增高。
有位珠三角的企業家幾年前就對島叔說過:“現在的工人不像以前,工資準時發就行。現在他除了要求工作、生活條件好之外,還要心情愉悅。有一次有個車間的主管錯罵了一個工人,工人受不了,又哭又鬧,最后主管跟他鄭重地道歉才行。”
在安全問題上,還有企業負責人感嘆: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年輕人都愛命惜命,他們寧可工錢少點,但工作環境差一點則絕對不行。老一輩員工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了。
“感嘆”背后也是進步:愛命惜命就對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對安全的需求普遍提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金字塔上,解決了吃穿等生理需求,下一步就是安全需求。你這工廠太危險,工人就可以用腳投票。
同時,技術的進步,正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把勞動者從高風險的生產環節上逐漸解放出來。
在此意義上,以“脆皮安全帽”為代表的落后的生產觀念,會越來越沒有市場,終究將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
對了,最近一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的提法也與這一話題相關,當時的會議通稿是這么說的:“近期安全生產問題突出,要舉一反三,有效防范,精準治理。”(文/田獲三狐)
原文來源:俠客島
責編:袁如霞、陳亞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