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弘揚“烏蘭牧騎精神” 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9-04-24 16:14:39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4月24日電  4月的蒙古高原,空氣中依然夾雜著些許寒意,天剛蒙蒙亮,巴特爾像往常一樣背上藥箱出發了,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28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寶音圖和蘇木衛生院所轄的5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如他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樣,1652名牧民兄弟聽聲音就知道是他來了……

            1111.jpg

            流動的“烏蘭牧騎”巡診在邊疆。(攝影:譚文寶)

            流動的“烏蘭牧騎”

            巴特爾,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巴音前達門蘇木衛生院、寶音圖衛生院院長。

            這里風大沙大,一年只有一個月不刮風。這里地廣人稀,常常走幾十里也沒有一戶人家。

            巴特爾醫術好,重醫德,牧區的人們從兒童到老人,都對他非常信任。巴特爾常背起父親傳給他的藥箱,送醫上門。他背起的不僅是藥箱,更是牧區醫療服務的重任。

            在牧民心中,巴特爾是醫生也是親人;在巴特爾心中,牧民是朋友也是親人。扎根邊疆,服務群眾,讓牧民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讓百姓感受到祖國的關懷,這就是巴特爾的心聲!

            28年間,巴特爾走遍了全蘇木和寶音圖的9個嘎查,行程90多萬公里,為500多戶牧民發放了家庭小藥箱,為全蘇木和寶音圖1652名牧民建立起了完整的健康檔案。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草原上的英雄”。

            作為巴彥淖爾市醫院定向培養的基層巡診醫生,當天,他和巴醫托管的烏拉特后旗醫院副院長李發快帶領的巡診小組一道,要去130公里外的巴音前達門蘇木阿布日勒圖嘎查色日奔去看望50歲的牧民兄弟沙日其勞。

            2017年,巴特爾在巡診中發現,沙日其勞右下腹疼痛。在每月一次的巡診中,巴特爾發現沙日其勞病情加劇,2018年春節過后,沙日其勞右下腹開始頻繁疼痛,疼痛難忍時經常用酒麻醉自己。

            2018年3月,膽囊結石和急性膽囊炎同時發作的沙日其勞住進了烏拉特后旗醫院;在沙日其勞辦理住院的同時,巴彥淖爾市醫院的專家也趕到了烏拉特后旗醫院,及時為沙日其勞進行了手術。沙日其勞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服務,花的卻是二甲醫院的費用,這得益于當地百姓所說的“巴醫模式”。

            責編:王瑞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