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四川郫都:讓殘疾人傳承“非遺”中就業致富

            2019-04-24 13:37:43     來源:海外網

            “在布鞋面料上刺繡文字、圖案,增加蜀繡元素,布鞋賣得更好了,我們收入也增加許多。感謝政府部門的支持,讓我們可以自食其力!”來自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的殘疾女孩小賈一邊靈活地在布料上刺繡,一邊說道。

            1556082194177503.png 

            不只是小賈,在戰旗村,許多的殘障人士都能夠參與當地的鄉村旅游、非遺文化產業推廣等工作,他們在獲得勞動機會的同時也更好地為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服務,一舉多得。

            這樣的安排不得不提及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作用。去年11月,郫都區殘聯在戰旗村“鄉村十八坊”(當地展示非遺文化的景區)內設立了郫都區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培養本地及周邊區縣殘疾人學習文創產業知識,幫助其實現就近創業就業。經過努力,當地形成了“唐昌布鞋”、蜀繡、豆瓣、“三編”(棕編、竹編、草編)工藝等殘疾人培訓特色項目。通過與行業對接、企業對接、非遺傳承人對接、市場對接,當地實現了文化創意產業與殘疾人創業就業深度融合。

            “剪幫、納底,‘唐昌布鞋’制作大工藝有32道,小工藝100余道……”賴淑芳是“唐昌布鞋”的店主。如今,她經常在郫都區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唐昌布鞋”制作培訓班上向當地殘疾人講授技藝。她說,現在“唐昌布鞋”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成為當地一項產業。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完成技術培訓,制作“唐昌布鞋”的隊伍就會更加壯大,這項非遺的傳承也能夠后繼有人。

            1556082230575233.png 

            來到訪郫都區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時,有的殘疾人技師正在精心縫制“唐昌布鞋”,也有的正在熟練制作蜀繡。大家干勁十足,紛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郫都區殘聯還在“鄉村十八坊”內配套孵化了“鄉村振興”殘疾人文創產品展銷點,實現集產品制作展示、參觀學習、體驗銷售為一體的運作方式。許多游客看到了這些作品都贊不絕口,再聽說是殘疾人師傅制作的,大家更是覺得難能可貴,紛紛買下自己喜愛的產品表示對他們勞動的支持。

            據了解,“鄉村十八坊”運營半年來,郫都區殘聯已開辦殘疾人文化創意類培訓14次,培訓學員400余人次,銷售文創產品200余件,實效銷售額近5萬元,實現了殘疾人就近就業致富。

            近年來,郫都區殘聯在抓好殘疾人社會保障兜底的同時,正采取多方面措施解決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文化等一系列問題。

            去年,成都市郫都區殘聯建成了集康復、工療、娛療、輔助就業、日間托養、黨建示范、便民代辦、“微創投”等為一體的殘健共融社區綜合服務體,創新推出了“黨建引領、群團牽頭、社會組織參與”的社區治理新模式,讓當地殘疾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助殘服務, 郫都區殘聯“陽光適老康復站”被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評為“2018全國民生示范工程”;“郫都殘健共融社區治理新模式”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優秀案例。(文/圖:王良勇)


            責編:紀愛玲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