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迷信“治愈近視”不如踏實護眼

            2019-04-12 10:23:29     來源:北京日報

              項堃

              近日,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治愈”等誤導性表述,不得冒用中醫藥名義或者假借中醫藥理論、技術欺騙消費者,謀取不正當利益。

              近視茶、護眼儀、能量視光儀……一段時間以來,近視矯正市場“黑科技”迭出。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話術誘惑下,“入坑”的家長著實不少,但具體療效,卻實在堪憂。有些機構不僅沒有改善孩子的視力,反而耽誤了治療預防的最佳時機,有的甚至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由于這類機構流動性大,一旦出了問題就卷包跑路,難以追查,因而,輿論呼吁規范視力矯正市場、嚴查坑害消費者的聲音不絕于耳。此番6部門協同發力,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糾偏市場亂象,值得稱贊。

              有需求,就有市場。近些年,隨著近視低齡化加劇,如何幫助孩子“摘掉眼鏡”成為許多家長的心頭大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視率已超過70%,居于世界第一,遠超美國的25%。而這背后,與不健康的用眼習慣脫不開干系。在現實中,一些家長讓孩子過早使用電子設備,耳邊哭鬧一起,就忙不迭搬來“電子保姆”,甚至還非常自豪地夸獎自家孩子很小就會無師自通地玩手機、iPad。一些學校也在不斷放大電子化的效用,對“互聯網+教育”“電子產品+教育”熱情相擁,授課、作業就靠一塊屏幕。一邊放任孩子過度用眼,一邊出了問題“病急亂投醫”,這種矛盾的狀態投諸于市場之上,便給了無良商家以可趁之機。

              有言道,上醫治未病。與其迷信治療,不如踏踏實實科學護眼。眼科醫生提醒,預防近視最重要的方法,莫過于鼓勵孩子走到戶外、擁抱大自然,讓目光所及是綠樹、藍天,歡唱的鳥兒、晶瑩的露珠。在為孩子的視力下滑愁眉不展之時,家長與老師能不能先確保他們有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如果總是一提起近視就長吁短嘆、焦慮不已,一提起戶外活動又怕耽誤功課、磕著碰著,那防近視問題恐怕永遠無解。“磨刀不誤砍柴工”,更加重視孩子們的用眼健康,才能真正呵護好孩子們明亮的雙眼。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