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英雄任正非》作者王育琨做客“青睞講座”華為三十年,憑借一雙爛腳走到今天



王育琨:多家集團特邀顧問,管理哲學家和財經作家,北京地頭力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經管學院特聘教授,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銀行顧問,四方實業公司副總裁。
對于了解華為的人來說,那張意味深長的照片《芭蕾腳》已經是一個銘刻內心的“圖騰”,而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也頗為震撼。
《苦難英雄任正非》作者王育琨表示,這張照片絕非僅是一張打動人心的經典照片,任正非把它看成是“華為的全息圖”,當成一面巨大的鏡子,他從中看到了華為過去30年的景象,也看到了華為未來30年的景象。
3月17日,鳳凰聯動最新推出的《苦難英雄任正非》一書作者王育琨,做客北京青年報“青睞講座”,為讀者講述華為的幕后故事。王育琨開場直奔讀者關心的主題:“在漩渦中心,任正非鎮定自若,一直沉默的他,被逼不斷接受中外媒體采訪,每個當下都說著直白的話,卻每每直落根本,圓融一體,呈現了大歷史觀和大政治觀。讓人看到一個‘從人類文明的結晶,尋找解決世界問題的鑰匙’的戰士和智者”。
任正非為什么這么智慧、悲憫和勇敢?苦難是土壤,失敗是財富,反思是開啟。任正非善于反思,勇于破除心中之賊,走到了今天。
關于華為、關于任正非的解讀有很多,但王育琨將講座重點落在任正非所受的“苦難”而非成功方面,任正非的成功正是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現場讀者中有幾位00后學生,他們原本是抱著聽一聽任正非的“非凡之處”而來,但一場講座下來,任正非卻不再是他們心中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個經受了無數挫折卻始終不倒的普通人,對他們而言,任正非的“苦難英雄”故事比精英人物的成功史更為勵志,也更打動他們。
任正非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就哭了
王育琨講述說,任正非第一次看到這張芭蕾舞者的照片,是2014年的一天,女兒孟晚舟在朋友圈發了這張照片,這是美國攝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作品《芭蕾腳》。照片中的舞者,是美國當今的頂級芭蕾舞者。她從一個稚嫩的少女,經過20年的奮斗,終于登頂。這是她登頂后在練習廳休息時,被攝影記者抓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只腳穿著優雅的芭蕾舞鞋光鮮完美,另一只腳赤裸著滿是疤痕,展示了芭蕾舞者的極致美麗與極致艱辛。
任正非第一次看見這幅照片,就泣不成聲。黑格爾曾說過:“一句哲理在年輕人嘴里說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說出是不一樣的。年輕人說的只是這句哲理本身,盡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確。而老年人不只是說了這句哲理,其中還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確實,在這幅照片中,任正非看到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之后他拍板買斷這幅照片的廣告發布權,作為華為2015年全球發布的主題廣告,彰顯著華為奮斗者追求極致,痛并快樂著的真實寫照,宣示著華為用“一雙爛腳”撐起連接世界的夢想。王育琨說,如果現在請任正非來講華為怎么會有今天,任正非的答案一定是:“哪有那么復雜,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說?我們華為30年了,就是憑借一雙爛腳走到了今天,沒別的,就這一雙爛腳,我當面聽他這么說,2015年,他在達沃斯論壇上對全世界也這么說。”
之所以說這張照片是華為的“全息圖”,王育琨認為,是因為這張照片中透露出的所有信息,正是華為30年的歷程。任正非為什么現在仍如此努力、堅持?就如同照片中的這位芭蕾舞者,她已經是登峰造極的舞者,為何還要這么刻苦,每天撕裂自己的傷口?王育琨給出的答案是他們都要創造美:“我見過一個日本匠人,是一位五六十歲的女老板,還在用明火烤年糕,我說你的公司這么大,為什么還要自己烤年糕,這個匠人說:‘接近美接近神,只要這一剎那,我烤的年糕的形狀味道是最美的,那么這一剎那我就是神。’之后我就想支撐任正非、芭蕾舞者的到底是什么?是他們的至誠,對事業的一份至誠,至誠于真善美。”
所以說,這幅照片也是每個想成就點事的不凡靈魂的全息圖,是跨時代的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在拷問著每個人生命的“十幾秒鐘的光照”該怎么度過?
王育琨認為,接近美就是接近善,“你內在的那種愛、敬畏、謙卑、精進,不都是你的善嗎?為什么你會有這種厚德呢?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分分秒秒鐘都變化,事物的本質就是曇花一現,每個人每件事每個當下,都有巨大的無窮性,這是根本,你明白這些就接近真了。你一直專注于這個事,你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天賦潛能和自信,并要把它拿出來造福人類。所以,我概括任正非的堅持,就是‘至真,至善,至美,至誠’這八個字,他的一生就是為這八個字活的。”
做企業是磨好豆腐給媽媽吃
王育琨曾經問任正非做企業是什么,任正非的回答是做企業就是磨好豆腐給至親的人吃。在任正非看來,小企業不要去講太多方法論,“如果小企業采用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論,專家講得云里霧里,你搞不懂。你就是真心誠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賣出去的。只要真心誠意去對客戶,改進質量,一定會有機會。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復雜。”
王育琨說:“他說要磨好豆腐給媽媽吃,給孩子吃,你如果抱著這種態度用足了心思,那么你做企業就一定做得好。我因此為他概括的一句話就是:‘磨好豆腐給媽吃’。”
道理雖然簡單,但做起來卻非易事,王育琨說:“在今天這種疾風驟雨的條件下,要把這個落實到位,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當下都想著這個,那太難了,要每個人當下都帶著像對媽媽的愛,敬畏,鄭重去做好每一點每一滴,實在太難了,但是華為3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于此。任正非2016年就說‘對客戶對誠信,要有宗教般的虔誠。’”
所以,王育琨認為“磨好豆腐給媽吃”,有著豐富的內涵。把吃豆腐的媽媽與磨豆腐的兒子,看作一個整體。在這樣的邏輯和語境下,一下子就賦予商業全新的意義:真心誠意地去造福客戶,利他就是給他利潤。雖然沒有“愛”和“利他”的字眼,但卻把“愛”和“利他”放在了無與倫比的高地,并落在實處。
為了磨出最好的豆腐,就要有自己的絕活兒,任正非的絕活兒就是技術,所以華為雖然是貿易起家,但是任正非一有錢就投資搞技術研發。他年輕時是技術尖子。創業時雖然自己的技術沒有市場了,但對技術的癡迷沒有變。同時創業的人短期分不到錢,就耗不住了,紛紛退股把公司甩給了任正非一個人,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在核心技術研發上越走越深。
到 2017 年底,華為投資研發的資金已達 4000 多億元人民幣。華為從 2018 年開始每年投資200 億美元從事科學技術探索,而其中的 20%—30%,不是投資可預見的技術和產品,而是投資未來科學前沿的研究。
王育琨還講述說,任正非對于質量的嚴苛與其父親有關,他的父親1995年,在街頭買了一罐飲料,結果因為飲料產品質量差,因腹瀉把身體瀉垮了,所以任正非對偽劣產品深惡痛絕。
用痛苦創造歡樂
任正非43歲被國營集團炒了魷魚,找不到工作,只好湊了2.1萬創辦了個公司,自己雇自己,稍微一有錢馬上就投入研發,他知道生存要有絕活,沒絕活不行。在王育琨看來,任正非是”苦難英雄“,三十多年來,華為走到現在極不容易。
華為面臨的第一個災難,是在90年代后半葉,當時國內都在上小靈通,但是任正非說小靈通在日本是已經要被淘汰的技術了,干嗎要上?他要研究2.5G、3G的網絡,可是電信部門只給小靈通發牌照,國內沒有市場,被逼著走向了國際化,從零開始。2000年,華為守不住了,每天任正非都擔心發不出工資怎么辦,那年他培養起來的華為高層李一男被競爭對手挖走了。
王育琨說那段時間是任正非的“至暗時刻”,挫折遠不止這些,2000年任正非做第二次癌癥手術,重度抑郁癥第二次爆發,每天都想死,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2001年1月2日,他要陪著國家領導人出訪,2000年底先到北京培訓,中間有兩天自己的時間,他跟誰也沒說,就回家鄉去看好幾年未見的母親,母親說:“兒啊,我知道你的公司全是負債,沒事兒,你以前給我的錢我都沒花,已經存了快有十萬塊錢了,我跟你妹妹說好了,這十萬塊錢全是給你吃飯用的。”任正非安慰母親自己沒那么慘,還說等從國外回來,帶全家人去三亞過春節。
責任編輯:史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