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靈希 ○編輯 李魁領
經歷了2018年的IPO熱潮后,2019年港股IPO市場似乎開始降溫——一季度新股數量及募資額與2018年同期相比雙雙下滑。德勤中國在2019年一季度IPO市場回顧報告中提到,一季度共有37只新股在港上市,募資總額共計約204億港元,分別較2018年同期減少約42%、16%。
從數據來看,出現上述情況主要因為GEM(原港股創業板)新股數量下滑以及缺少融資規模50億港元以上的新股上市。其間,港股僅有5只GEM新股上市,較2018年同期的33只縮水逾八成。市場前5大新股的融資規模均低于50億港元,融資額共計約95.7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173.8億港元下降45%。
赴港上市的公司數量也出現下滑,而申請被拒以及申請人自行撤回申請的數量則有所增加。據德勤中國統計,一季度港交所共收到新的上市申請68份,同比減少7%;申請被拒的公司有8家,而2018年同期僅1家;申請人自行撤回申請的有5家。
對于一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數量減少的情況,某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受科創板啟動吸引,部分原本計劃赴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選擇改道。“已有2家公司向我們表態,準備從申請香港主板上市轉向上交所科創板。”
不過,新經濟公司仍是港股新股市場的主角。在一季度IPO集資額前五公司中,新經濟公司占了三席,分別為基石藥業-B、貓眼娛樂及新東方在線。另外,還有微盟集團、康希諾生物-B、豆盟科技等新經濟公司登陸港股。正在排隊的公司也不乏新經濟公司的身影,其中包括360魯大師、中手游等業內知名公司。
即便如此,投資者參與新股認購的熱情仍在下降。相比2018年一季度的港股IPO項目全部獲得超額認購,今年同期獲得超額認購的IPO項目約占83%。由于港股的新股發行主要是市場化定價,如果市場預期高,發行價自然就高;倘若市場反應冷淡,發行價也會隨之調整。
受上述市場反應影響,新股上市的市盈率及發行價均有下調趨勢。一季度,約69%的新股選擇招股價區間下限定價;以10倍至20倍之間的巿盈率上巿的公司占比較2018年同期減少11個百分點。
同期港股新股首日回報率亦弱于2018年。據德勤中國統計,一季度港股新股整體首日平均回報率為6% ,較2018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新經濟公司在上市首日表現亮眼。以康希諾生物-B和豆盟科技為例,兩只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均超過50%,分別占據了一季度新股上市首日表現榜第一名、第二名。
德勤中國稱,在科創板會于年內有新股上市效應的預期下,赴港上巿的新經濟、醫藥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估值預期會更趨理性。
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逾150家公司在港股市場“排隊”等候上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港股市場具備發行確定性較強、周期較短等優勢,仍會有部分新經濟公司選擇在港股上市,或是以“科創板+H股”的形式上市。
德勤中國預計,2019年港股市場將有約200只新股上市,融資總額約1800億至2300億港元。除新經濟公司之外,教育行業仍會是新股巿場中得到巿場青睞的一個板塊。
責任編輯:馬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