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喬翔
科陸電子與深圳國資近乎“易主式”的再度連線,讓市場的目光重新聚焦2018年下半年頻頻出現于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市場的國資身影。
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如果說之前是紓困,那么經過長時間的資金輸血起效后,國資對于依托相關民企介入某產業鏈的深度考量,已從嘗試進入實質階段,馳援之后的輪番增持、大額借款或增資甚至直接控股等行為傳遞的信號非常明顯。”
從初始目的看,紓上市公司融資之困的效果正在顯現,評判標準之一就是部分獲馳援的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質押開始大幅下降。不過,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質押比例“居高不下”。前述人士提醒,國資紓困與風險解除并不能畫等號,“政府紓困大部分是一次性的,如果企業自身不思考自救方案,那么此前的紓困大概率只是將風險爆發時間線拉長而已。”
質押情況好轉漸成趨勢
隨著紓困資金的逐步到位,接受馳援的上市公司大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質押情況出現好轉漸成趨勢。
比如,得到湖南省政府下屬的湖南資管襄助的唐人神,在接受紓困后,其控股股東唐人神控股的股份質押率好轉顯著。去年6月下旬,唐人神披露,唐人神控股當時的累計質押數為19596.7997萬股,占其當時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約84%。2019年1月初,唐人神控股將4100萬股股份辦理完成解除質押登記手續。至此,唐人神控股目前累計質押9735.7997萬股,占所持公司股份的55.83%,這一數字與唐人神控股和湖南資管簽訂協議中提到的“質押率將由目前的84.33%預計降低至約50%”基本相符。
與之類似,楚天科技實控人在轉讓股權后也解除了部分股份質押,背后的“白衣騎士”也是湖南資管。2019年1月23日,楚天科技披露,公司控股股東楚天投資擬將其所持的公司5000萬股轉讓給湖南資管,轉讓價為8元/股。該部分股份已經完成了過戶登記手續。根據最新的質押情況公告,楚天投資的質押率已由去年底的近80%降至59%。
當然,紓困馳援并非全部立馬奏效,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質押比例還在“原地踏步”,有的甚至不降反升。
例如佳訊飛鴻,根據去年11月底的公告顯示,佳訊飛鴻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林菁、鄭貴祥在國資入股前后的股份質押比例,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別由約50%和34%升至約75%和70%。
查閱公告,2018年11月下旬,佳訊飛鴻大股東林菁、鄭貴祥向中海豐潤合計轉讓的3700萬股完成過戶,每股交易價格均為5.61元。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股權轉讓紓困的方式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林菁和鄭貴祥再以“自用”的理由,于當年11月27日分別再向中海豐潤質押了590萬股、1180萬股。
切入相關產業鏈
“一些受制于經營壓力的產業鏈企業,亟需國資紓困解局。當然這并不是簡單的單向盤活,很多受援助的企業是因其在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上與國資的布局相契合而被選中,未來可能演變成良性的國資與民企互動。”有資深市場人士表示。
以剛剛披露與遠致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的科陸電子為例,從該公司的表述來看,“看好上市公司在智能電網和新能源業務領域的發展前景”,是遠致投資選擇再度與其聯姻的重要原因。
科陸電子稱,基于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及完整的產業鏈布局,遠致投資將借助自身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據悉,科陸電子正在參與國家電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業務。
再如國內較早進行批發零售渠道整合的怡亞通,深圳投控共耗資約24億元拿下其控股權,并不僅是為了進行紓困。作為深圳國資旗下三大運營平臺之一,深圳投控重點切入的業務領域之一就是高端服務業。
深圳投控的入主,體現了其對怡亞通的行業地位的認可,雙方在供應鏈商業生態服務及金融服務領域也具備合作潛力和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王棟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