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娜 ○編輯 浦泓毅
科創板相關規則明確,經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可以參加科創板網下打新。個人大戶由此被排除在科創板網下打新投資者之外。一些私募基金從中發現了新的機遇。
有私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正在開展投資者調研,設計科創板網下打新產品。該人士對記者表示,已有許多老產品投資者前來咨詢科創板網下打新的產品細節,預計問世后將非常火爆。
他表示,公司將在一部分運作成熟的老產品上疊加科創板打新,同時也不排除會單獨發行新產品。現有的量化對沖私募產品,主要也是資產100萬元以上的個人投資者認購,這部分人群追求穩健收益,因此對打新產品頗感興趣。
網下打新中簽率將提高
科創板對投資者的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要求更高。相較于以往的A股打新,科創板最大的區別是機構參與更多。由于全面采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首次公開發行詢價對象被限定,只有7類機構投資者有資格申請網下打新。
網下申購是主要的配售方式,但是個人投資者被排除在了網下申購的大門外。凱納資本的陳曦表示,“私募基金屬于網下C類投資者。由于個人投資者不能再做網下申購,所以C類投資者至少將減少60%。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中簽率有望大幅提高。”
近期,中金公司財富研究對于公募、私募及戰略配售基金的打新收益做了初步測算。參考A股目前打新市值門檻,按照單個私募基金6000萬元的規模測算,預計私募打新收益率中性預期在7.2%左右。
不過,多位私募投資人士指出,由于科創板不同的交易規則和定價機制,投資時對于標的的選擇很重要。預測收益率還沒有實證支撐,因此還難有定論。
定價能力不可或缺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有的私募對于推出科創板打新產品熱情很高,包括收益率測算、采用的交易策略等都有了雛形,只待開閘入市。不過,也有多位受訪私募人士態度謹慎。
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私募認為第一批上科創板的企業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多數都是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且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因此會選擇積極參與;約8.27%的私募選擇觀望,將關注首批上市的企業情況和市場情況謹慎參與。
陳曦向記者指出,根據交易規則,由于上市首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科創板股票的波動會較大。因此,個股的波段擇時和高頻策略可能比較有效。此外,私募基金的優勢在于靈活和多種交易工具和策略的使用,比如可以采取量化對沖的策略,通過股指期貨對沖上交所的股票作為底倉,再去網下申購新股。這樣既能保證底倉的安全,不受大盤漲跌的影響,又可以獲得一定的打新收益。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科創板采取市場化定價機制,打新并非穩賺不賠,而是存在破發風險。需要對公司基本面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對公司進行準確定價。
另有部分私募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將在著手準備相關交易策略的同時,密切跟蹤市場反應。相關交易策略在上線進行實盤操作前還要通過測試,如果效果不理想,就不會推出相關產品。
責任編輯:陶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