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 “兵馬俑熱”還將持續

            2019-04-02 07:14:56     來源:央廣網

              

              秦俑一號坑

              央廣網西安4月2日消息(記者宋雪)代表了中國古代輝煌文明金字名片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其歷史價值、考古價值不言而喻,慕名而來的的中外游客絡繹不絕。2019年是秦始皇兵馬俑考古發現45周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4月1日下午,記者跟隨“清明祭初祖 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的別樣魅力。

              1974年3月,秦兵馬俑坑被發現,自此成為震驚世界的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招牌。走進兵馬俑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千個肅穆矗立的“地下大軍”,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磅礴,讓人仿佛瞬間置身于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古代戰場。

              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等以文物、國寶為主題節目的熱播,兵馬俑的修復問題也同樣受到社會關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表示,“兵馬俑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館后,我們考古挖掘時一方面向游客展示挖掘的過程,一方面也展示兵馬俑修復的過程,這是一個創新。”另外,從技術角度來講,之前兵馬俑修復過程是純手工的,耗時時間長且有可能對文物產生二次傷害。現在出土的陶片經計算機掃描、虛擬拼對之后,再進行人工核實,在保護了文物完整性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希望能拍出《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片子來擴大宣傳,我們也希望告訴游客工作人員通過什么手段、用什么技術把碎片修復成一個整體,讓大家對修復兵馬俑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侯寧彬說。

              

              修復過程中的兵馬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經經歷了40年的發展歷程,侯寧彬坦言,這些年一些老舊的展示手段、展示內容已不能滿足當下游客的需求:“現在大家進到兵馬俑博物館以后,了解的可能僅僅是兵馬俑,但是兵馬俑跟秦始皇陵是什么樣關系?它的主人是誰?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什么?秦統一影響中國多少年?游客參觀完后會希望了解更多內容。所以我們在2030年之前計劃建一個更加綜合的博物館,我們希望在這個空間里把所有跟秦始皇和秦歷史有關的東西展示給大家,講一個完整的秦文明的故事。這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如果現在要發掘秦陵或更大規模的遺址,從技術角度來講都不成問題。但發掘的目的是什么?侯寧彬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只要制造一個面積夠大的真空艙,在真空艙里面去發掘就能使文物保持原樣。但我們發掘文物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老百姓看到它,感受它,了解它。在一個真空艙里邊,有條件讓公眾全部進到里面去觀賞嗎?真正把它發掘出來,也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感受到,那就失去了發掘的意義。”

              據悉,迄今為止,兵馬俑已在五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展出過。一般出國展覽會提前兩到三年預約,截至2021年兵馬俑展覽檔期已全部約滿,“兵馬俑熱”將會持續下去,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了解陜西的一個重要途徑。

            編輯: 朱敬一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