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保險機構啟動非法集資排查整治:營銷員涉案值得注意

            2019-04-01 20:17:07     來源:央廣網

              保險業要“看好門、管好人”

              嚴紅霞/經濟之聲(微信公號)

              在2019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當前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嚴峻,新案高發與陳案積壓并存,區域及行業風險集中,上網跨域特點明顯,集資參與人量大面廣。

              非法集資在金融領域涉案范圍有多大?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王國軍教授給出這樣一組數據:

              2018年,過億元以上的案件,銀保監會就立案了887起,涉案金額達到4100多億元,預警非法集資線索5000多條,立案打擊1728起,尤其是億元以上大案接近900起,數量非常大。

              與其他行業相比,保險業非法集資案件風險目前整體可控。不過,風險隱患也在增加。為摸清非法集資風險底數,監管部門從今天起,針對保險機構、組織開展歷時三個月的風險排查整治。摸底將通過“保險機構自查+監管部門排查”聚焦三個方面:從業人員是否涉足非法集資活動、機構是否為非法集資提供服務或便利、是否存在外部傳染風險隱患。王國軍介紹,保險機構營銷員群體涉案非法集資尤其值得注意:

              有的銀行保險機構從業人員直接組織參與到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的活動中。比如有的大的公司的部門經理涉入到非法集資當中,最后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有的是推薦銷售不是其所屬機構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有從業人員虛構保險理財產品,或者把保險產品偽造成理財產品經營銷售;還有從業人員自辦或者入股投資類公司、網貸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還有民間借貸非法集資,尤其是傳銷;還有網上非法P2P;還有的內外勾結,甚至有的盜用本機構的公章合同和公司單證,然后參與到非法集資的這種活動當中,已經查出了很多人。

              來自內部的風險不容忽視,保險機構自查,成為此次集中整治的重點。然而“管好人”的同時也需要“看好門”,防止外部傳染。根據此前監管調查,外部傳染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有外部公司謊稱與保險機構合作開發理財產品;偷換投保的險種概念或夸大保險責任,或直接偽造保險協議,利用保險為非法集資“增信”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發展,一些打著“互助保險”旗幟的機構或組織悄悄冒出,在微信圈等互聯網溝通平臺迅速蔓延擴張。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提示,這些機構或組織大部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互助型保險公司,極易引發非法集資風險:

              (互助保險)強調的是非營利性的、中立的、普惠的,但是這種普惠僅限于相關的特定團體或組織的內部成員,具有相當大的內部性,而不是任何人通過一種網絡簡單的點擊就能加入的。我們的互聯網互助本身是值得提倡的,但要強調其相應的內部性,強調其組織的嚴謹性和整個樞紐機構的中立性和非營利性,如果走向了所謂的追逐盈利性的唯一目標,特別是還有所謂的風險投資的添磚加瓦,那么最后很可能會演變為一種嚴重的涉嫌非法集資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風險,對我們相關的金融消費者造成嚴重損害。

              業內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在此次排查行動中要求,各保險機構在“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的同時,要進一步落實監測預警工作職責,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資金異動監測分析工作的覆蓋面、精準度和實效性,確保監測到位、預警及時。王國軍認為,技術手段對風險防控作用最為有效:

              以前網絡詐騙或網絡上的非法集資都是通過銀行來進行轉賬,然后進行劃款。如果發現一個機構或某個賬戶經常有幾萬或幾千的連續不斷的賄賂,它就會去查,看看是不是有問題。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可以把風險防范于未然,技術到現在為止應該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對消費者而言,防范非法集資,也需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切勿輕信高收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就非法集資提示投資者加強自我教育: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非法集資整治并不限于“一陣子”。來自2019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的信息顯示,今年將加快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積極推動非法集資的全鏈條治理,其中,打著“私募基金”、“養老扶貧”、“軍民融合”、“影視文化”等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等將受到高度關注。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