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跟著年報腳步 尋主力資金進出金融股蹤跡

            2019-04-01 07:32:0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張驕 ○編輯 黃蕾

              今年以來,金融板塊扛起領漲大旗,銀行、保險板塊分別上漲16.85%和35.35%。其實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便有大資金潛伏其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

              上證報深度挖掘銀行股、保險股2018年年報,揭秘素有投資風向標之稱的主力資金——證金公司、全國社保基金等進出金融股蹤跡,其具體實操風格值得關注。

              證金增持藍籌更趨分散化

              據上證報資訊粗略統計,截至2019年3月末,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和上市保險公司中,證金公司是11家銀行、4家保險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其中,在2018年第四季度,證金公司增持了13只銀行股、保險股。它們分別是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四季度,證金公司重返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該行2018年半年報顯示,證金公司在前十大股東中位列第三,但其卻在第三季度減持,并未現身于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中。

              證金公司對不同金融股的調倉操作也不盡相同。具體來看,證金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加倉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的數量最多,分別為580萬股、516萬股、511萬股。

              記者發現,與2017年四季度動輒數千萬股、數億股的增減持動作相比,證金公司2018年四季度投資藍籌股的路徑更趨分散化。

              波段操作技法嫻熟

              從各季度披露的數據來看,主力資金波段操作的技法十分嫻熟。

              比如,2018年一季度,他們減持了部分明顯上漲的銀行股。到了2018年三季度,又增持了在2018年上半年股價大幅下挫的銀行股。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證金公司持倉占比這一指標來看,證金公司依舊“垂青”浦發銀行。自2016年起,證金公司便持續增持浦發銀行。截至2018年末,證金公司以13.08億股的持股數量,占到浦發銀行流通股本的4.46%,在十大股東中居第六位,是證金公司持股上市銀行中最接近舉牌線的一家。

              作為主力資金的另一撥力量,社保基金也對金融股青睞有加。截至2018年末,社保基金分別通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全國社保基金112組合”“全國社保基金412組合”等五個賬戶組合,持有農業銀行97.97億股、交通銀行18.78億股、中信銀行5972.31萬股、中國人壽1094.97萬股、新華保險920.28萬股。

              與2017年相比,社保基金2018年的持倉中又增添了中信銀行、中國人壽兩只金融股。

              盈利及分紅水平可圈可點

              銀行與保險板塊以何魅力持續吸引主力資金?業內人士分析稱,主力資金近年來持續增持金融股的背后,釋放出看好上市銀行、上市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分紅水平的信號。

              不難看出,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上市保險公司中,主力資金加碼增持的個股,其2018年業績及分紅表現均不俗。

              雖然過去一年,國內經濟形勢紛繁復雜,但從盈利能力來看,五大行仍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合計凈利潤突破萬億大關。其中,工商銀行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976.76億元,日賺8.16億元,凈利潤總量保持全球銀行業最好水平。

              同時,證金公司繼續加倉上市保險公司,在2018年第四季度也有小幅增持動作。在權益市場整體震蕩下行之下,上市保險公司業績表現仍可圈可點。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074.04億元、180.19億元、79.2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0.6%、22.9%、47.2%。

              除盈利增長可圈可點之外,保險股的穩定分紅,也是備受大資金青睞的原因之一。2018年,中國平安的年度現金分紅總額最高,達314.42億元;新華保險現金分紅24.02億元,同比增長48.09%,增速最快;而中國太保上市12年來,平均分紅率達到48%,從分紅率指標來看,領跑其他同業。

              主力資金的另一員大將——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的操盤思路,也一直備受關注。2018年,梧桐樹持倉銀行股、保險股的情況較為穩定,所持銀行股的規模相對較小。

              對于銀行及保險板塊的后續操作,不少機構投資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堅定持有。他們預計,銀行股的資產質量改善趨勢將延續,保險股的業績也將維持穩定。而從估值的角度,目前藍籌股的估值比較合理。因此,對長期資金而言,金融股仍是優質品種。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A股重拾雄風,整個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升,這與主力資金將倉位移至核心價值股、發揮“壓艙石”作用不無關系。

              “主力資金的投資決策較為多元化,基本面、估值、市場環境都需考慮。2018年四季度,主力資金繼續增持金融股的背后,實際上釋放出看好上市銀行、上市保險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和價值持續提升的信號,同時也體現出對金融股后市的積極展望。”上述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張譯文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