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源 黎靈希 ○編輯 祝建華
“5G時代,交易所除了決定資本的定價體系和確權體系外,可能還需要共同組織加密、溯源分配、收益分配制度的安排,通過技術手段重塑資本市場。”在昨天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預測5G時代數據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未來將會出現新型的數據交易所和交易模式。
李小加回顧說,在1G時代,整個資本市場處在最頂端。因為在實體經濟中,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從生產資料、大宗商品經過運輸、能源的轉換進行生產,最后形成產品,產品賣給客戶形成收益,而這個收益是資本的支撐。這使得資本市場能夠對大宗商品、運輸、能源、生產、產品定價,并綜合起來在公司上市的時候對其股票和債券定價,一步步地延伸到生產中的各個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升級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大數據出現了爆炸式增長。李小加表示,大數據已成5G時代新型生產資料,就像現在的大宗商品或者礦石;5G傳輸就像現在的交通運輸;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就像現在的能源與制造業一樣,可以把大數據加工成各種各樣的數據產品,產生商業收益。尤其在大健康等領域,醫療數據的價值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數據與資本走得越來越近了。
但是,也有一些現實的問題讓資本與大數據相距似乎還很遠。李小加分析說,一方面,雖然各行各業、各大網絡平臺都積累了海量數據,也有足夠的算力,但是大部分數據都散落在各個數據孤島上,沒能實現共享和大規模的應用,絕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還有一部分游走在灰色地帶,無法實現規模化、陽光化的商業應用。另一方面,大數據產品存在明顯不同的特性,比如交易的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因此大數據產品可以被多次使用、同時使用。所以,如果要合法交易大數據產品,就必須想辦法解決大數據產品的確權、標準化、存證、溯源、定價、信用體系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問題。
顯然,技術是構建上述價值體系的關鍵。李小加表示,5G經濟中涉及的隱私、商業競爭、交易監管等問題需要依靠技術來解決。在加密環節中,需要有個所有人都認可的加密手段來解決上述隱私保護等問題,而數據溯源、利益返還則需要區塊鏈這樣的技術來解決。
李小加預計,5G時代將會出現新的交易所。相比一些交易所,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后發的,但在數據和資本的博弈方面,中國動手并不晚,甚至有先發之勢。“在5G時代,中國資本市場有可能實現一次重大超越,使數據和資本早見面、早相遇、早結合、早發展。”
責任編輯:馬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