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駒橋鎮金橋小學東側道路遲遲未移交 一天仨車禍)
通州區馬駒橋鎮金橋小學東南十字路口, 沒裝紅綠燈,未劃標識線,裝了一個攝像頭但一直未啟用,這里還挨挨擠擠停滿了私家車。因缺乏交通管控措施,導致交通事故頻發。周邊居民及師生、家長呼吁,相關部門應盡快設立交通管控設施,以防事故再發。
一天三起車禍外賣員被撞傷
3月10日晚,天空飄起細雨。在地處金橋小學東南的十字路口,一騎電動車送外賣的男子被一輛機動車撞飛后,又砸落在路邊停放的白色機動車上。外賣小哥受傷,白色機動車被撞掉保險杠,肇事車輛被認定“全責”。
當日21時許,記者現場看到,外賣小哥戴著頭盔坐在冰冷、濕漉漉的路口,距被撞癟的電動車數米遠,電動車尾部還釘著一枚“臨”字牌照。“我從前面那家米線館取了外賣,騎著電動車向前走”,外賣小哥比劃著自南向北的方向說,突然“嗖”一聲從車縫中鉆出一輛車,當即就將其撞飛了,“我腰疼、腿疼,腦子亂,說不清。”他說自己常從這個路口過,“我知道這兒停車多,也沒紅綠燈,每次過時都很小心,騎得也慢,但這次還是沒躲過。”
肇事車主也覺得自己有些“冤枉”,先后兩次報警要求重新核查責任。“我也常從這兒過,我自西向東開得很慢,是他從車縫兒里突然鉆出來的。”現場,一名交警帶著他看那輛電動車,“這個電動車掛著‘臨’牌,屬于非機動車。”該名交警一邊記錄,一邊耐心向肇事車主解釋。
“這個路口今天發生3起車禍了,早上一起,中午一起,這是第3起。另一起也是外賣小哥被機動車撞上。”現場聚集著不少家住珠江逸景小區的居民,都在議論該路口事故頻發。“既然這個路口常發生車禍,為什么不管起來?”記者向一名交警詢問,其回答稱自己只管現場核查,“你們可以向上級反映。”“向哪個部門反映?”不少市民跟著詢問,但該名交警并未回答。家住珠江逸景小區的業主魯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路口常發生車禍,經常看見交警來處理事故。”“估計交警都來煩了。”另一位業主稱。
交管措施空白亂停車擋視線
當日晚,記者在該十字路口看到,路口南北兩側這條長約500米的道路上,沒有安裝路燈,道路及路口沒有施劃交通標線,沒有紅綠燈,十字路口西南口倒是矗立有一個攝像頭,但卻沒有工作。
道路兩側密密匝匝停滿了車輛,路中間也停了兩排車,被停車擠出的兩條車道內,盡管僅容一輛車通行,但路中間隨時會閃出行人、電動車及三輪車。特別是該十字路口,停滿了無序停放的車輛,行人、非機動車及機動車行至此處,只能找車縫通過。
“三天兩頭發生交通事故,就說明這些事故不是開慢點、小心點就能避免的。”十字路口東南角,幾名商店工作人員議論。
記者還了解到,馬駒橋鎮一當地網站在2017年3月21日、5月28日,2018年1月30日、6月6日等時間曾報道過該路口多起3車連撞、路邊停車“躺槍”的事故新聞,并提醒周邊居民及小學、幼兒園師生注意交通安全。
“這個路口是周邊小區居民及金橋小學、幼兒園師生必經的“咽喉”要道,特別是早晚高峰,接送孩子的行人及路上的停車、行車,堵成一鍋粥。”一名家住附近的業主稱,珠江逸景小區已入住10年,該條道路應該是早于小區開通的,但不知為何至今未能移交相關部門管理,“珠江逸景居民兩千余戶,加上金橋小學、幼兒園,道路西側的融科鈞庭、香雪蘭溪等小區,估計有居民數萬人。”
大家認為該處事故頻發的原因,一是因道路上未設交通管控措施,二是亂停車遮擋了視線,給行人和司機造成盲區。“三天兩頭相撞,大小事不斷。特別是晚上,車主直接把車停在路口中央,把南北向的道路快封死了。”一居民稱。“小區里地下車位一年得五六千元,很多人圖省錢就把車停在這兒。”珠江逸景小區一業主邊停車邊說。
完善管理需待道路移交涉及多單位時間未確定
獲知該條道路修建方為珠江逸景小區開發商等相關單位后,記者多次撥打北京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電話,一工作人員表示其并不知該條道路何時移交。而對于該條道路交通標識設置問題,通州區交通局一工作人員回應稱,記者應向通州區交通支隊反映。通州區交通支隊執法站則稱其負責處理交通違章與行政執法,記者可打122反映。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接線員記錄后則說,其不掌握具體道路情況,會將內容轉給通州區交通支隊。
面對該路口頻發交通事故等問題,馬駒橋鎮交通安委會核實后答復記者說,因尚未接到移交通知,該委無法施劃停車線,對亂停車問題也沒執法權。
對此,該條道路所屬的國家環保產業園區回應稱,因道路修建涉及融科鈞庭小區開發商北京融科卓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北京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管委會將積極與兩家公司進行溝通,以盡快完成道路移交工作,“移交完成后,會在第一時間完善道路間停車位劃線、交通指示燈配套等設施,以免交通事故再次發生。”
專家建議實施臨時交管措施屬地應督促承建方盡快移交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認為,當前很多城市道路在規劃建設時,都由政府委托給第三方代建,尤其是小區周邊配套道路,由開發商建設的現象十分普遍。在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若不能及時移交,交管、市政等部門便無法進行監管,諸如車輛違停、道路擁堵、交通事故頻發等問題也隨之產生。因此,最有效的解決辦法還是由屬地政府督促道路承建方盡快完成移交,以便交管部門施劃交通標線、安裝信號燈及監控系統,從而將其納入執法范圍并進行有效管理。
陳艷艷建議,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移交,屬地政府部門、居委會及周邊學校等部門,可聯合開發商,發揮共建共治精神,向交管部門申請實施臨時交通管理措施。得到備案和認可后,在未移交路段施劃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臨時性道路交通標識、安裝移動紅綠燈、放置臨時警示牌。在事故易發時段,還可組織開發商及志愿者等人員進行交通疏導。
本報記者 張淑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