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記者 魏倩)浦發銀行3月25日晚披露的2018年度報告顯示,該行去年營收凈利取得雙增長,同時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不良實現雙降。
資產負債方面,浦發銀行結束“縮表”。報告期末,浦發銀行集團資產總額62896.0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23.66 億元,增長2.48%;負債總額58112.2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49.71億元,增長1.84%。
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在當天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浦發銀行已基本消化了歷史包袱,不良率已接近行業平均水平。對于2019年重點工作,他表示,圍繞調結構、穩增長仍是今年整個經營工作的主線,同時將強化風險與合規管理,繼續做好存量不良資產的清收和化解,提升新增投放資產質量。
零售繼續發力保收入
報告期內,浦發銀行集團營業收入1715.42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9.14億元,增長3.05%。
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標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微降,但是凈利差與凈利息收益率逐季上升,截至去年末,該行凈利差為1.87%,凈利息收益率為1.94%,較上年分別提升0.12個百分點和0.08個百分點。不過,浦發銀行資產負債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仍有一定壓力,負債端成本還較大,定價空間有限。
近幾年來,浦發銀行一直以“調結構、保收入、強管理、降風險”為主線推進各項業務開展。零售業務在取得突破性發展后,基礎進一步夯實,不僅幫助穩負債,還繼續成為該行收入第一大來源。
報告顯示,浦發銀行零售業務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凈收入663.26億元,增幅16.15%,占全行營業凈收入的42.48%。實際上,浦發銀行去年個人存款余額先后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年末存款總額達到6315億元,增幅33.21%,排名上升至股份行第二位;零售貸款規模(含信用卡)超過1.4萬億元,亦達到股份行第二位。
記者獲悉,2019年浦發銀行資產投放中,零售貸款仍將占據重要地位。
不良歷史包袱基本消化
去年,浦發銀行降風險成效明顯,資產質量已好轉。截至報告期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浦發銀行集團后三類不良貸款余額為 681.43億元,比上年末減少3.7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2%,比上年末下降0.2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的準備金覆蓋率達154.88%,比上年末上升22.44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浦發銀行集團推進風險處置化解,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為58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8%。
劉信義表示,浦發銀行不良降幅是比較大的,不良率處在銀行業平均水平,與歷史高位相比有很大下滑。同時不良偏離度控制在90%以下。“基本上消化了不良歷史包袱,接近了行業平均水平。”
凈值型產品規模突破5000億元
浦發在資管轉型方面,浦發銀行動作快于同業。截至2018年末,該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突破5000億元,較年初增加了大約4000億元,增量在全市場排名第一。
去年8月,浦發銀行公告擬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
針對理財子公司成立進展,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表示,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人員招聘、風控、組織架構設計等籌備工作,也正和監管部門積極溝通,希望能夠成為首批股份行籌建的披露機構。
責任編輯:陳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