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王兆星:銀保監會正研究取消放寬外資準入數量性限制

            2019-03-25 07:03:37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張瓊斯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力。

              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王兆星在會上透露了下一步中國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主要方向和領域。他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銀保監會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開放措施。具體包括:

              一是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當前外資銀行業保險業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還有一些數量性的條件限制,包括規模限制、年限限制、股東類型限制、一些持股比例限制等。銀保監會正在研究取消和放寬這些數量性限制,更強調審慎標準和審慎條件,來吸引更具備專業特色和優質的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進一步拓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經營范圍。結合外資金融機構業務優勢和風險控制能力,繼續放寬外資機構業務范圍。支持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增加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使得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多元化、多樣化。此外,銀保監會也會給外資金融機構一些新領域參與創新試點,充分激發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市場活力。

              三是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縮減和優化行政審批。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一步減少外資機構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優化行政許可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讓外資金融機構集中更多資源在中國發展。

              四是進一步優化監管規則,不斷改善外部經營環境。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機構,包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征,不斷建設更具兼容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規則體系,為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在華發展營造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經營環境。

              王兆星表示,銀保監會將以擴大開放為契機,通過加快自身法律制度建設,對接國際通行監管標準,完善監管手段和工具,在開放過程中平衡好促進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在開放實踐中提升防范風險和監管的能力。在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過程當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達到對外開放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

              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從未止步

              王兆星強調,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的開放從未止步。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不斷地擴大開放,開放領域不斷擴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從最初的限制外資銀行的經營領域、業務范圍,發展到現在已經全面實行國民待遇。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中國得到了穩健發展。現在已有41家外資銀行法人落戶中國,有115家外國銀行分行、154家外國銀行代表處在華營業;還有57家外資法人保險機構和14家外資保險中介機構等。外資銀行保險業機構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發展。

              王兆星表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銀行和保險業的市場之一。實踐證明,金融開放全面提升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和金融機構經營能力,促進了科技創新與進步,促進了就業、創業和貧困人口的減少,更好地滿足了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多層次、多元化金融需求。

              他表示,2018年銀保監會發布了15條新的開放措施,包括取消和放寬外資持股比例,放寬外資機構業務準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經營范圍,優化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規則等,這些措施“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地正在全面落實。

              王兆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更需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持續推進金融開放,激發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活力,并吸引更多具備專業特色、創新能力的外資金融機構,來改善我國的金融供給,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金融融資成本,加快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業保險業體系,滿足人民生活更高質量的要求。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