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招聯金融去年凈利潤同比增5.4%

            2019-03-22 07:07:58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 冰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進入2019年后,消費金融領域業績開始持續放緩,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密集公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相繼出爐。

              2017 年,消金行業混戰在監管整治下迅速結束,2018 年,行業逐漸步入正軌,告別瘋狂擴張,進入2019年后,其利潤增速也進入“冷靜期”。

              近日,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陸續出爐,招聯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兩家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盡管這兩家消費金融公司在2018年都實現了資產規模的擴張以及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但凈利潤出現大幅度放緩情況。

              有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行業的紅利期已過,線上獲客成本不斷增加,消費金融難以繼續實現低成本高利潤。

              凈利同比增速降至5.4%

              消費金融行業自2016年快速發展以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陸續分化。到2017年,相繼誕生了2家凈利潤達到10億元的消費金融公司,分別是招聯金融和捷信消費金融,甚至業績盈利水平超過部分上市銀行。

              資料顯示,招聯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份,招商銀行中國聯通各自持股50%,去年增資后注冊資本達38.69億元。旗下擁有“好期貸”、“信用付”和“零零花”三大消費產品體系,目前招聯金融已經覆蓋購物、旅游、教育、裝修等多眾多消費場景,并已覆蓋30余個省市。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招聯金融曾為2017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冠軍,但在剛剛披露的2018年業績中凈利潤增速出現明顯放緩。

              3月14日,中國聯通披露2018年年報,其持股50%的招聯金融在去年的營收情況也隨之揭曉:截至2018年年末,招聯金融總資產達747.5億元,同比增長59.11%;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9.56億元,同比增長67.09%;凈利潤12.53億元,同比增長5.4%。

              有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雖然消費金融業績出現大幅增長,但由于監管層加強對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監管,勢必將導致消費金融業務受到限制,從而使行業利潤空間縮水。”

              記者查閱招聯金融2017年—2018年間業績發現:在2017年上半年,招聯金融營收22.97億元,增長2602.35%;凈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982%。而在2017年全年的業績表現,其營收41.63億元,凈利潤達11.89億元,同比增長253%。

              2018年上半年,招聯金融營業收入30.4億元,同比增長83.04%;凈利潤6億元,同比增長11.68%;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9.56億元,同比增長67.09%;凈利潤12.53億元,同比增長5.4%。

              “監管層要求銀行不得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這導致消費金融資金成本上升。另外,監管層劃定的利率紅線,使得一些公司業績承壓,利潤空間大幅壓縮。”有業內人士表示。

              恒大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年底中國居民部門消費信貸規模達到9.5萬億元。2017年網貸整治辦“57號文”和“141號文”分別對P2P和網貸提出嚴格整改,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增速進一步下降,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需求的提升,消費金融行業經歷整頓后仍將迎來高速發展,萬億市場仍待挖掘。

              去年以來11家消金完成增資

              雖然,消費金融跑馬圈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逐步回歸理性之后,消費金融仍將是一片藍海。

              日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指出,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由2010年1月的6798億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億元,占境內貸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短期消費貸款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居民在教育、文化、醫療、旅游等領域的消費金融需求正不斷釋放。

              而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巨大,多方預測2020年我國消費信貸余額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級。

              因看好消費金融前景,包括光大銀行、中信信托、江蘇銀行、甘肅銀行及寧波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公告擬申請消費金融牌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銀保監會批復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達到23家。

              同時,雖然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表現較之前出現放緩,但仍然抵擋不住各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增資。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18年以來共有11家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尤其在2019年以來,僅在開年兩個月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度不減的原因主要還是為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資本充足率不低于銀監會有關要求”等,所以擴充資本金是保證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說明,未來消費金融行業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目前,我國消費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可以分為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平臺。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均能彌補銀行信貸覆蓋的不足,仍有廣闊市場待挖掘。”

            責任編輯:陳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