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市場誤判?券業亞軍“屈尊”市值第四

            2019-03-21 07:34:4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曉宇

              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凈資本全都排名行業第二,而市值卻跌到了第四,國泰君安今日發布的年報揭示了這么一個“怪現象”。去年,該公司營收下滑4.56%,凈利潤下滑32.12%,但也比行業平均情況要好。相比之下,中信建投近期雖已被6家研究機構先后出具“賣出”或“中性”評級,市值卻依舊挺立于行業次席。是市場錯判了么?對此,有分析師認為,當前市場或許偏愛“標簽”最顯眼的品種,業績四平八穩的個股反而不受青睞。

              利息凈收入成最大“財源”

              年報顯示,國泰君安去年全年營收227.19億元,下滑4.56%;凈利潤67.08億元,下降32.12%;擬每10股分配現金紅利2.75元(含稅)。同期,證券行業營收、凈利分別下降14.5%、41%,國泰君安的業績表現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受去年行情低迷、上市公司頻繁爆雷、IPO審核趨嚴等多重因素影響,國泰君安的投行、經紀等傳統主營業務營收下滑,而利息凈收入卻逆勢增長,并以微弱優勢取代自營,晉升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國泰君安去年全年利息凈收入58.32億元,增長2.2%。利息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融資融券及股票質押,占比近三分之二。此外,貨幣資金及結算備付金利息收入也有較大貢獻。不過,去年公司信用減值損失也達9.76億元,相當于公司利潤總額的一成多。

              自營業務收入緊隨其后,全年營收57.48億元。其中,投資收益達70.8億元,略有增長;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2.03億元,較上年飆升逾11億元,拖累了自營業績。

              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43.8億元,下降21.9%,退居公司第三大收入來源。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含席位租賃)市場份額為6.14%,自2014年以來連續排名行業第一。

              此外,投行、資管手續費凈收入分別為20億元、15億元,分別下降25.8%、15.9%。

              機構金融業務排名靠前

              從客戶需求的維度,國泰君安又將業務劃分為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四大業務體系。近年來,公司在機構金融業務上持續發力。去年,公司機構金融業務錄得收入112.66億元,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已近五成。

              主經紀商業務是國泰君安機構金融中的王牌業務。截至去年底,公司的資產托管及外包業務規模接近1萬億元,行業排名第二,其中托管公募基金規模行業排名第一。

              固定收益業務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去年,公司在銀行間本幣市場的累計交易量達9.5萬億元,行業排名第二;利率互換做市、標準券遠期交易等業務同樣位列行業前三。投行業務也穩居行業前列,去年公司股權承銷金額排名行業第三。

              展望未來,國泰君安表示將把握科創板推出、財富管理轉型和國際化等機遇,優化零售客戶服務體系和企業機構客戶服務體系。深耕產業,加強矩陣式管理,加大科技應用,推進各項業務的轉型創新發展,鞏固領先優勢。

              愛四平八穩還是愛一枝獨秀

              年報還顯示,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排名行業第二位,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則分別排名行業的第四位、第二位、第二位。

              基于以上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國泰君安是一家各項業務齊頭并進的綜合金融服務商。然而,其在二級市場上卻沒有受到“優待”。Choice數據顯示,在年后的券商股行情中(統計區間為2月11日至3月7日),國泰君安以27.54%的漲幅排名板塊倒數第二,漲幅墊底的華泰證券則在春節前已漲過一波。

              再從市值看,截至3月20日收盤,中信建投的A股市值達1668億元,是中信證券之后的第二大市值券商股,而國泰君安的A股市值僅1481億元,暫居行業第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國泰君安是一家四平八穩的券商,其各項業務都比較優秀。“但我們很難為這家公司貼標簽,所以其不得二級市場的歡心。”

              “近期的熱點是科創板,從首批提交申報材料的保薦機構看,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的項目還算是比較豐富的。”華東某券商分析師分析道。

              相比之下,最能被“貼標簽”的券商之一中信建投的區間漲幅最驚人,超過150%。中信建投以投行業務見長,其投行收入持續位列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源,占比近三成。光大證券研報稱,中信建投截至去年底的在審IPO項目數量位列行業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二級市場“最愛”中信建投,但中信建投也是最有估值爭議的券商股。繼華泰證券對中信建投出具“賣出”評級以來,又有5家券商研報對中信建投作出“謹慎”評價。其中,光大證券、山西證券給出“中性”評級,天風證券、中銀國際、華金證券則下調了評級。

            責任編輯:王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