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臺科改“25條”
記者 宋薇萍
面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契機,上海放開手腳,正在系統性地盤活科技金融生態。
昨天,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科改“25條”——《關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正式亮相。
著眼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科改“25條”提出了六方面25項重要改革任務和舉措,包括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發展,激發廣大科技創新人才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增強主體內生動力,提升轉移轉化效率;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國際合作網絡,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等。
“25項舉措重在落實科研活動自主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過破除一些制度性障礙和制約,以破為立、破立同行,加快構建適應創新發展規律、科研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科技體制和機制。”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駱大進對上證報記者說。
其中,圍繞引導全社會投入科技創新,上海科改“25條”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為契機,支持優質科技創新企業上市。
對此,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上海將進一步深化金融中心、科創中心的聯動。首先是要進一步做好“蓄水池”服務工作,充分整合資源,特別是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上海有優勢、有潛力的重點產業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務質量。
“我相信在科創板建立之初,我們有優質的上海科創企業能夠上市。同時也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能夠不斷成長出優質企業,為科創板源源不斷地輸送上海成長起來的科技企業。”吳清說。
“上海還將構建生態圈,全面優化科技金融生態。以科創板為契機,促進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多種科技金融工具、產品、業態,廣泛協同聯動,共同營造金融、科創、法治、人才等各類要素良性互動的優質科技金融生態。”吳清說。
科改“25條”的另一個亮點是提出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長三角科技創新戰略協同、規劃聯動、政策互通、成果對接、資源共享、生態共建,實施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和區域科技創新攻關計劃,建設全球技術交易大市場和國際化開放型創新功能平臺,升級區域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創新券”區域通用通兌,辦好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積極推動長三角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合作。發揮綠色技術銀行總部作用,共推綠色技術分類評價標準和應用示范網絡。
責任編輯:王棟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