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債券市場保持弱勢震蕩,尾盤跌幅擴大,期、現貨齊跌。分析人士指出,現階段寬信用難證偽、風險偏好難逆轉,且通脹預期抬頭構成增量利空,債市收益率繼續下行的難度加大。不過,經濟向上彈性小、寬貨幣格局未改,債市調整風險也有限。
期債尾盤殺跌
19日,國債期貨嘗試反彈未果,尾盤再度殺跌,未能扭轉頹勢。盤面上看,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906早間低開高走,一度上漲0.14%,但午后期價跳水,尾盤跌幅擴大,收報97.385元,跌0.16%,延續了上周以來的調整勢頭。
19日,銀行間市場上,現券成交利率穩中有升。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90205尾盤成交在3.65%,較前一日尾盤上行0.5bp;180210尾盤成交在3.71%,上行0.2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180019尾盤成交在3.16%,與前一日尾盤成交利率相當。
反觀權益市場,在前一日大漲之后,19日A股市場陷入高位震蕩。上證綜指圍繞3100點反復拉鋸,前期高點附近存在一定的阻力。不過,這似乎并沒有對債券市場交易情緒形成有力的提振。
近期以弱勢震蕩為主
年初以來,債券市場有所調整,股強債弱的特征比較明顯,股票上漲似乎對債市造成了較大沖擊。分析人士稱,風險偏好提升和居民資產再配置,難免會對債券市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債市收益率陷入震蕩乃至有所回升,關鍵還是市場對信用環境和基本面形勢的看法出現了變化。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寬信用成效初顯,加之外部風險因素有緩和跡象,經濟大幅下行風險有所收斂,貨幣政策放松力度最大的階段可能正在過去。而2018年債市收益率大幅下行,2019年初創階段新低,已較充分地反映了市場對經濟下行和貨幣寬松的預期,繼續下行的難度加大,且可能面臨“預期差”的擾動。
除了寬信用難以證偽之外,機構還提示關注資金面波動及通脹預期抬頭帶來的影響。2月下旬、3月中旬資金面都出現了短時收緊的現象,這當中主要是時點性、季節性因素在起作用,但也引起了市場對政策取向的關注。從以往來看,進入二季度,流動性水平可能下降,波動則相應加大。流動性波動對債市的影響要遠大于股市。而受相關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始于新一輪“豬周期”已提前啟動,今年豬價上行比較明確,且存在超預期上行的可能性,會對未來一段時間CPI產生向上的壓力。再看股市,股市雖有所震蕩,但仍屬于強勢震蕩,重回熊市的概率較小,債券投資者的心結無法徹底打開。
不過,機構研報也稱,目前基本面向上彈性小、貨幣政策易松難緊、投資者仍面臨資產荒等因素決定了債市趨勢尚未逆轉。對當前債券市場抱有過度樂觀或者悲觀的預期可能都不太合適。
責任編輯:唐婧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