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銀行理財投資壓力大 非標投資頻觸雷

            2019-03-19 07:59:21     來源:上海證券報

              ⊙韓宋輝○編輯陳羽

              近日,湖北銀保監局的兩張罰單,讓“理財資金被用于項目資本金”的違規操作曝光。

              涉事銀行包括光大銀行(601818)荊州分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前者將理財資金通過資管計劃違規用于項目資本金,后者未穿透審查項目資本金來源,導致借款人將理財資金用作項目資本金。

              “監管層曾多次明確要求項目資本金應是非債務性資金。”某股份行資管部人士表示,1996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試行資本金制度的通知》就提出了這一要求。此后銀監發[2009]84號文更是明確,除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外的銀行個人理財資金,不得充作項目資本金。

              “雖然不能直接投,但部分銀行理財資金仍通過各類資管計劃、通道嵌套的方式間接投向了項目資本金。”他透露。

              去年3月,財政部下發23號文提出,應按照“穿透原則”加強資本金審查,不得提供債務性資金作為地方建設項目、政府投資基金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本金。

              “23號文‘穿透到底層資產’的要求,對之前的嵌套投資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上述股份行資管部人士說,但目前行業里仍有部分銀行理財資金以更隱秘的方式被用作項目資本金。此次監管罰單也證實了這一點。

              一位大行資管人士直言,這類項目收益高,且多有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書,堪稱優質資產。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有的銀行因此就懷著僥幸心理“明知故犯”。

              同樣迫于可投資的優質資產不多壓力,有的銀行則以理財資金違規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當日,湖北銀保監局便對漢口銀行開出了一張這樣的罰單。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分析,如果該行發行的是預期收益型產品,則募集資金對象需是高凈值或私行客戶,理財資金才能投向未上市企業股權,否則即為違規。如果滿足這一要求,則可能是銀行未按照穿透原則,披露到底層資產。

              “如果該行發行的是凈值型產品,則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將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投向了未上市企業股權;二是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私募理財產品,募集人數超過了200人。這兩種情況均違反了資管新規的相關要求。”上述資管人士表示。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分析道,整體上看,上述3張罰單所涉及的均是非標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長期持續,部分銀行想以非標投資提高競爭力,操作中忽視了合規問題。此前,天津銀行和工商銀行(601398)廈門分行便均將只適合合格投資人的股權投資類理財產品,銷售給了個人投資者,被當地銀保監局開罰單。”

              他表示,面對可投資的優質資產不多,各銀行理財資金的投資壓力都很大,如何兼顧合規、收益與風險,是銀行資管當前面臨的挑戰。

            責任編輯:張文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