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薦股群“股神遍地” 追牛股拷問心態

            2019-03-19 03:53: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薦股群“股神遍地” 追牛股拷問心態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林榮華 趙中昊 

              2月以來,A股可謂漲勢如虹。截至3月18日,滬指、深指分別上漲19.80%和31.61%,創業板指上漲39.01%。Wind數據顯示,3591只有數據顯示的A股股票2月以來平均上漲34.77%,中位數漲幅為31.61%,賺錢效應火爆。剔除2019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共有36只個股實現翻倍。

              隨著行情火熱,“牛股滿天飛”的薦股群又有卷土重來之勢,也有部分所謂“薦股師”借助付費知識問答APP來達到有償薦股的目的。業內人士提醒,薦股群推薦的個股基本無法為投資者帶來盈利,投資者切不可盲目跟風參與。

              薦股群“股神遍地”

              近期,QQ、微信、網絡直播間等平臺的薦股群活躍度提高。有投資者表示,其所在薦股群近期推薦的股票上漲概率很高,還經常抓到漲停板,群主也被稱為“股神”。

              不過,業內人士李強(化名)對此表示,所謂薦股群“命中率”提高主要是受大盤環境向好影響。2月以來,在業績爆雷利空出盡、游資活躍等多種因素推動下,中小創整體走勢強于大盤藍籌,市場成交活躍,A股漲停板數量明顯增加。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3月份A股每日平均漲停數量為146只,2月份平均漲停數量為100只,1月份平均漲停數量為46只。其中,2月25日的個股漲停數量達307只,相當于每12只個股有1只漲停。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即便在當前行情下,參與薦股群買股獲利的難度也很高。另一位投資者反映,隨著近日市場大幅震蕩調整,薦股群推薦的股票也是“上躥下跳”,他心里沒底。此外,一些前期推薦的股票買入被套后,薦股群也未再有明確操作提示,反而是不斷推薦新的個股,令投資者自行砍倉,真正能夠帶來的收益十分有限。

              “去年11月買了一只超跌股,后來因為業績爆雷等問題股價直接腰斬。2月以來雖然股價已經翻倍,但也只是接近回本。不僅錯過了大好行情,還要付薦股費。”一位去年10月加入薦股群的投資者深表無奈。

              民族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黃博提醒,近期A股行情火爆,游資炒作、網絡詐騙等現象也愈演愈烈。此輪反彈是在超跌背景下的反彈行情,新增資金雖有,但并不充沛,所以部分資金集中在低價股進行博弈。

              薦股套路多

              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微博微信一度成為所謂“薦股師”的新陣地。黃博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投資者被此類“薦股師”誘導后,通常演變為簽訂指導炒股協議、投資咨詢合同,并被收取高額咨詢費或指導費,甚至約定高比例收益分成。

              最近,記者還發現,“薦股師”的變現套路,除了此前在QQ群或微信群中收取會員費之外,還會通過付費問答APP變相收取高昂的咨詢費用。雖然年費高達數千元,但上千人的參與規模十分常見。

              事實上,針對互聯網“非法薦股”的各種套路,證監會官網曾多次發布風險警示,并指出,根據相關規定,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必須依法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業務許可;未經中國證監會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合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名單可在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網站查詢。

              黃博表示,根據相關規定,通過網絡薦股收費屬于證券投資咨詢活動,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此類活動。在平臺上有償提供薦股服務的個人,倘若未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或者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但未在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或證券公司執業的,均涉嫌非法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李強稱,很多薦股群中的指導言論模棱兩可,難以證實或證偽,對真正的投資行為幫助寥寥。此外,絕大多數薦股群推薦的個股都是短期的純交易博弈,脫離了個股的基本面。股價看似處于低位,但從估值角度看,由于沒有業績支撐,市盈率很高,投資者相當于是以很高的價格買入了這些并不優質的資產。雖然可能股價短期漲勢迅猛,甚至實現翻倍,但很難持久,一旦市場情緒消退,急速殺跌不可避免。

              立足基本面投資更安心

              無論是薦股群的火熱還是高付費炒股知識群的爆滿,其背后都是投資者期望能夠從A股中賺錢。對此,業內人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某私募研究員表示,從股市中掙錢大體有兩種:一是掙博弈交易的錢,這要求投資者有豐富的交易經驗,有經過驗證的、長期看行之有效的交易系統,而且要清楚知道交易系統的有效性邊界,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按照交易系統進行操作。二是掙企業成長的錢。這要求投資者對企業有著深入了解,并且在股價下跌、企業價值被低估時敢于加倉。事實上,一些投資業績較好的牛散大都曾經是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對行業發展和標的公司的盈利前景十分清楚,了解程度不亞于一般研究員。

              總體上看,這兩條路徑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都不容易達到,低估值時堅持定投指數ETF,達到止盈點后賣出,相對而言是更為簡便易行的方法。

              李強則指出,市場交易環境多變,立足企業基本面選股能夠擁有更好的投資心態。投資仍需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短期的高利潤而忽視伴隨的風險,是以風險延后換取眼前并不可持續的收益。

              某公募基金研究員認為,風險偏好很高、具備短線交易能力的投資者,如果參與短期題材操作,就要做好隨時斬倉離場的準備,切不可一開始抱著題材思維進行短期炒作,被套后變成被動的長期持有,結局很可能是深度套牢。事實上,機構投資者很少會參與短期題材炒作,大都是立足基本面進行選股投資。目前行情下,一些股息率高、業績優異的低估值個股漲幅不大,下一步有可能是機構投資者的布局方向。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