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股市節節高,基金發行量卻持續走低
原創 王炯業


今年以來,三大股指快速上漲,上證指數在短時間內突破3000點,漲幅超20%。市場人氣逐步回升,帶動基金募集資金情況逐漸好轉。然而,基金君注意到,基金發行數量非但沒有跟上趨勢,反而出現了不斷萎縮。
也就是說,股市節節高,基金發行量卻持續走低,兩者走勢背道而馳,這一怪象不免令人費解。
發行量逐月萎縮
Choice統計顯示,截至3月17日,進入發行期的基金有31只。
這和上個月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天數較少且有春節長假的情況下,2月進入發行期的基金數量仍達到73只。而目前3月已經過半,進入發行期的基金數量卻還不及2月的一半。

此外,2018年10月、11月、12月的基金發行量也均在70只以上,其中11月份更是達到92只。也許投資者還記得2018年10月時的股市走勢,當時上證指數跌至年內的最低點2400點附近,此后數月市場人氣異常低迷。

可見,在基金發行數量方面,目前基金發行情況甚至還不如此前市場極度低迷時。
低庫存或是主因
基金君采訪了解到,A股市場短期漲幅過快,部分基金公司此前判斷較為謹慎,產品庫存不足,是基金發行量走勢與市場背道而馳的主因。
“沒有產品可發啊!”滬上一位基金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感嘆。
他表示,“雖然大盤此前一直在上漲,但幅度并不大,市場關注也不高,一直到2月份出現了暴漲才令市場明白過來行情來了,即便立即上報新產品,也不會很快就可以發行,基金發行的準備工作還得花不少時間。”
據了解,一般而言,基金發行要經歷上報、反饋、審批等多個步驟,一只基金從計劃發行到最終步入發行期,往往要經歷數月之久,其中單單是監管層的審批過程,少的也需要1個月左右,多則3個月。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在發基金更多是存量產品。據查,正在發行的工銀瑞信戰略新興產業于今年3月4日開始認購,但事實上,這只基金早在去年9月就獲得了證監會準予注冊的批復。
業績好的權益產品則銷售火爆,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一家券商人士透露,隨著股票市場回暖,部分權益產品供不應求,為此他們還特意向對口的基金公司詢問有沒有新產品可發。
現在是不是好時機?
上述基金人士也坦言,沒預料到行情這么快就來了,公司之前對行情的判斷一直比較謹慎,因此當初只是按照正常狀態發行基金,并未加大產品儲備力度,所以現在才比較著急。
而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目前市場處于猶豫中上漲的階段,牛市才剛剛起步。現在是投資者戰勝猶豫的時候,只要市場有調整,就可以果斷加倉一些優質個股,因為后市還將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道,基金發行的最好時機應該是“低位牛市”,此時產品既不用擔心發不出來,也可以較好保護投資者。而當市場處于瘋狂狀態,雖然好發但可能面臨較大風險難以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反之,人氣過于低迷,產品發行也往往以失敗而告終。而目前權益市場正在回暖,雖然是否會形成牛市尚難判斷,但股市目前的估值依然處于歷史低位附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王涵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