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315點名銀行卡"閃付"變"閃沒" 中國銀聯緊急回應

            2019-03-16 23:09:10     來源:中國證券報

              支付行業的不斷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與此同時,也對支付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央視的3·15晚會上,曝光了銀聯卡會默認開啟“閃付”功能(Quick Pass),存在一定的風險。根據報道,之前發生過這樣的案例:如果有人用POS機輕輕貼在你的銀行卡上,并且不需要完全貼合,5厘米之內就可以把你卡里的錢刷走。央視記者將銀行卡放入外套口袋中,在POS機不接觸卡片的情況下,也成功完成支付。

              看到這里,中證君默默地和大家一起捂緊了自己的錢包……

              對此,3月16日云閃付官方聲明表示,銀行卡閃付既便捷又安全,在國際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隔空盜刷”是極少數個案。

              什么是“小額免密免簽”?

              據銀聯介紹,小額免密免簽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

              各地的非接觸式“閃付”終端,主要覆蓋日常小額快速支付商戶,包括超市、便利店、百貨、藥房、快餐連鎖等零售場所和菜市場、停車場、加油站、旅游景點等公共服務領域。

              “閃付”安全嗎?

              事關老百姓的“錢袋子”,針對央視315晚會的報道,16日,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就媒體有關報道發布聲明。

              中國銀聯表示,銀行卡閃付既便捷又安全,在國際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隔空盜刷”是極少數個案,據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統計,2015年業務開通以來,風險比率為千萬分之二,遠低于萬分之一點一六的行業平均交易欺詐率。用戶就是上帝,對這種欺詐犯罪行為,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已經并將繼續采取相關措施,確保持卡人放心使用。

              萬一被盜刷怎么辦?

              中國銀聯表示,為了保護持卡人的利益,中國銀聯已聯合各商業銀行建立了“風險全額賠付”保障機制,對于客戶發生的盜刷風險損失,持卡人掛失前72小時內全額賠付,超過72小時經確認為盜刷損失的,也將獲得全額賠付。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還將進一步優化賠償機制,縮短賠付時間,提高賠付效率。

              “閃付”如何關閉?

              中國銀聯聲明中稱,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高度重視持卡人權益保障。小額免密免簽是一項行業規則,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通過官網公告、領卡合約、發卡章程、持卡人權益告知書、手機銀行、微信公眾號、短信等渠道向持卡人進行了告知,但仍有部分用戶未能充分知曉此項業務的功能和保障措施。對此,中國銀聯將與商業銀行共同改進服務,并為用戶自主關閉及恢復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網上買賣POS機

              當然,也需要注意的是,“隔空盜刷”的前提是得有一臺POS機“協助”支付。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在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嚴格審核特約商戶資質,規范受理終端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網上買賣POS機(包括MPOS)、刷卡器等受理終端。銀行和支付機構應當對全部實體特約商戶進行現場檢查,逐一核對其受理終端的使用地點。對于違規移機使用、無法確認實際使用地點的受理終端一律停止業務功能。

              中國銀聯表示,“隔空盜刷”是公安機關重點打擊的犯罪行為,犯罪分子已受到嚴厲懲處。我們將全力配合公安機關繼續加大對POS機非法買賣等銀行卡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中國銀聯與有關各方也將進一步提高技術防控水平,持續督促收單機構加強POS終端管理。

              編輯:任曉 曹帥

            責任編輯:楊群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