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特斯拉發布純電動汽車Model Y 最快2020年秋季交付

            2019-03-16 04:48: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特斯拉發布純電動汽車Model Y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崔小粟 

              北京時間3月15日,特斯拉發布了平價版純電動SUV Model Y。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Model Y最高續航里程約483公里,售價3.9萬美元起(約26萬元人民幣),預計最早交付時間為2020年秋季。馬斯克還在發布會上首次展示了特斯拉上海工廠效果圖,并表示該工廠將生產供應中國市場的Model 3以及Model Y。分析人士認為,憑借快速響應以及高性價比,自主零部件企業有望進一步擴大在特斯拉國產供應鏈中的份額。

              最快2020年秋季交付

              馬斯克稱,Model Y百公里加速可達3.5秒,最高續航里程約483公里。售價方面,該SUV標準版售價為3.9萬美元(約26萬元人民幣),長續航版售價為4.7萬美元(約人民幣31萬元)。預計Model Y標準版在2021年春季交付,長續航版2020年秋季就可交付。

              馬斯克還首次展示了上海工廠效果圖。他表示,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速度非常快,規模相當于兩個現有的超級工廠。該工廠將生產供應中國市場的Model 3以及Model Y。

              據了解,特斯拉上海工廠在初始階段計劃每周生產約3000輛Model 3;完全投入運營后年產量將攀升至50萬輛純電動整車。上海工廠制造的Model Y將與Model 3共享75%的零部件與生產平臺,預計售價屆時將會降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由于特斯拉良好的品牌效應以及營銷能力,如果按照此前的計劃,上海工廠未來年產能可達到50萬輛的話,會加劇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應該采取應對措施,盡快地提升產品競爭力。

              工信部部長苗圩3月12日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競爭是促進企業進步最好的措施和手段,特斯拉帶來競爭壓力是好事,便于中國車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終結果肯定是市場決定、優勝劣汰。

              利好自主零部件供應商

              機構分析認為,平價車型有望推動特斯拉產銷再上臺階,但應更關注動向背后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Y國產化給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帶來的新一輪配套機會,特斯拉的國產化有望復制當年蘋果產業鏈盛景。

              中金公司認為,目前距離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不到一年時間,而留給零部件供應商的開發時間更短。憑借快速響應以及高性價比,自主零部件企業有望突破外資供應商的重圍,進一步擴大在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Model Y供應鏈中的份額。特斯拉現有零部件供應企業大概率會繼續沿用。此外,對于部分運輸不經濟的部件,如內飾件及鋁壓鑄件,預計特斯拉也會加大本土化采購,因此現有供應鏈上的自主零部件企業擁有量價齊升的機會。

              天風證券認為,國產Model 3和Model Y投放,有望推動特斯拉未來3年實現54%的銷量復合增速。一方面,原有供應商在產品品類、配套比例等有潛在增配空間,另一方面,江浙滬優質的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由于性價比競爭力和區位優勢也有新入選機會。從業績角度,特斯拉在2018年至2021年給各供應商帶來的營收彈性在1%至25%不等,從市場拓展角度,配套特斯拉將極大助力這些零部件廠商進一步開拓新能源汽車中高端客戶,以此更好地分享電動紅利。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