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凱石基金陳繼武:做公募行業中傲然挺立的“野百合”

            2019-03-12 07:16:2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凱石基金董事長 陳繼武

              ⊙陸海晴 ○編輯 金蘋蘋

              不管市場如何起起伏伏,凱石基金董事長陳繼武都游刃有余。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凱石基金旗下所有基金年內平均漲幅超過26%。

              這位擁有27年金融從業經歷的老法師表示,基于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信心,凱石基金年初便適時提高了倉位。

              總結過去,陳繼武強調,要想在A股市場獲取收益,應拒絕一成不變的套路。謀篇未來,他堅定看好科技股,認為這將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5至10年最大的投資主題。

              市場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投資邏輯

              今年以來A股市場緣何快速回暖?這是許多投資者心中的一個疑問。陳繼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上漲有一定的合理性,更多是對2018年超跌的修復,因為市場環境、市場理念和市場的參與主體都發生了很多變化。2018年的利空正轉變成2019年的利好,在當前流動性相對充裕的背景下,資金也沒有過多地流向房地產市場。1月的社融數據顯示,目前實體經濟融資形勢出現邊際改善。正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信心讓我們在年初選擇加倉。”

              針對不少賣方機構此前發布的“A股市場將在2019年二季度末見底回升”的觀點,陳繼武直言,以過去市場情況推斷未來的市場表現或會存在一定偏差,因為市場并沒有一成不變的邏輯,而是處于不斷變化中。

              以太陽能產業為例,政府宣布取消補貼后,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反而上漲。陳繼武解釋道,這是因為市場對太陽能產業的未來格局作出了趨勢性判斷。補貼的取消,短期對企業是利空,但從長期看,則有利于行業的優勝劣汰,龍頭企業有望勝出,產業發展會更為健康。

              陳繼武坦言,這也是投資的難點所在,市場將越來越考驗投資者的專業能力。他強調,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要想在A股市場中獲取收益,首先要有產業洞察力,其次要具備對宏觀全局的總覽能力,第三要正確把握未來的趨勢和方向,最后要在明確趨勢的情況下,具備強有力的行動力,進行超前布局。

              科技股或成未來市場最大主題

              談及大類資產配置,陳繼武堅定地表示,未來權益市場最具投資價值。他認為,目前國內正在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對資本市場而言將是長期利好。

              此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A股被納入MSCI和富時等國際主流指數,外資的持續流入也將為A股市場帶來巨大增量資金。

              對于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陳繼武言語中充滿期待。在他看來,科創板未來將成為資本市場創新的主戰場,試點注冊制將為資本市場引入活水。例如,美國股市實行注冊制以來,已有約4000家上市公司退市,在減少社會資源浪費的同時,也為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陳繼武預計,下一階段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也會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質量,嚴格實行退市制度,幫助企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他認為:“當前一些上市公司因為占有殼資源,雖然經營較差也能被一些優質的非上市公司重組。這樣的重組顯然并不是基于產業的整合。”

              提到未來的投資機會,陳繼武表示,科技股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5到10年最大的投資主題。5G、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產業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和創新模式。而傳統制造業龍頭也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因為一些優質企業在經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勝出,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

              正是基于這些判斷,凱石基金旗下第四只混合基金——凱石湛混合基金選擇在當前時點發行。據悉凱石湛屬于偏股型混合基金,該只基金旨在通過靈活投資策略,在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和低估值的大背景下,尋找政策導向與經濟內生需求相結合的投資機會。

              持續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作為一家基金公司的掌舵人,面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等來自基金行業外部的競爭者,陳繼武坦言,從短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確實有自己的渠道優勢,但是公募基金行業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航道并不相同。他認為,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持續為投資者創價值。

              面對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規模十年來止步不前的行業痛點,陳繼武感嘆道,銀行理財從2005年的2000億元飆升到2017年底的30萬億元;信托業管理規模在2006年也只有3000多億元,到2017年底則突破26萬億元。在他看來,這當中剛性兌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資管新規實施后,剛性兌付被打破,擁有主動管理能力的資管機構有望勝出,主動管理型資管產品的規模有望隨之提升。

              面對競爭,他信心十足。“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凱石基金已組建了30多人的投研團隊,核心投研團隊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2年,有金融行業多年成熟的投研經驗。”他強調,產業研究是凱石基金最大的投研特色,并將以此為基礎打造公司整體的投研實力。

              在公募歷練10年,之后轉戰私募8年,到如今再次回歸公募,陳繼武看到了這個行業太多的起起伏伏。寄語未來,他說:“凱石基金不是溫室里的玫瑰,我們要做草原上的野百合,生命力極強,永遠有花的芬芳、花的顏色!”

              正如林清玄在《心田上的野百合》一文中寫得那樣:“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