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2月金融數據太弱?二季度或降準降息

            2019-03-10 20: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2月金融數據太弱?二季度或降準降息,支撐A股的邏輯沒變!

              原創: 張勤峰 

              央行10日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人民幣貸款增加8858億元,同比多增465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030億元。

              針對這一數據,央行行長易綱在今天上午的記者會上三度強調——“一定要把貨幣信貸的數據拉長一些看”。易綱表示,綜合來看,社融持續下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這為2019年經濟金融開局提供了保障。

              有機構表示,綜合前兩個月數據來看,信用擴張仍在逐漸修復,2019年無論是狹義的貨幣市場流動性還是廣義的宏觀流動性均不存在大幅收縮的風險,支撐年初以來A股估值合理修復的邏輯并沒有改變。

              “要把金融數據拉長一些看”

              在10日上午的央行記者會上,易綱在談到2019年2月份金融數據時,至少三次提醒大家“要把金融數據拉長一些看”。

            攝影:本報記者 車亮 攝影:本報記者 車亮

              易綱表示,1月份信貸和社會融資增加較多,主要是季節性的現象。要把前兩個月的數綜合起來看。易綱還稱,由于今年2月和農歷正月重合較多,3月的數據也會受到影響,光把1月和2月合在一起看也不行,更全面看的話是要綜合今年前3個月數據一起看。

              易綱指出,前兩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4.1萬億元,同比多增3748億元;社會融資新增5.3萬億元,同比多增1.05萬億元;社融增速連續兩個月高于2018年年底的水平。社融持續下滑的態勢得到了初步遏制,為2019年經濟金融開局提供了保障。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稱,2月份企業部門的信貸數據表現不算差,結構也在進一步改善。

              中泰證券宏觀固收分析師齊晟稱,盡管2月金融數據并不如1月一般亮眼,甚至低于市場預期,但結合1-2月數據綜合分析,會發現票據融資產生了巨大擾動,而表內企業中長期貸款、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表現相對穩定,這與2018年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表示,考慮到未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將進一步發力,前期政策效果也將日益顯現,預計社融增速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支撐A股估值合理修復的邏輯沒變

              2019年以來,A股、人民幣匯率乃至商品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除了受外部風險情緒的傳導,充裕流動性是很重要的一項支撐因素。M2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是分析金融數據的兩個核心指標。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按照2.8%的財政預算赤字率和2.76萬億元的財政預算赤字倒推,決策部門對2019年名義GDP規模的預測大約為98.57萬億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名義GDP規模為90.03萬億元(初步核算數)。由此可測出,決策部門對2019年名義GDP增速的預測大約是9.5%。

              由此來看,1-2月份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與經濟增長要求仍是大致匹配的,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信用緊縮的跡象。

              在今日的記者會上,易綱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體現逆周期的調節,同時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松緊適度。“就是要把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大體上和名義GDP的增速保持一致,這就是個松緊適度的概念。”

              有機構表示,當前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明確,“寬貨幣”沒有變化;央行避免信用過快收縮沖擊實體經濟的態度明確,“寬信用”仍是政策發力的方向,且正在取得進展。無論是狹義的貨幣市場流動性,還是廣義的宏觀流動性,都處于合理充裕或者朝著合理充裕的方向發展。

              有機構稱,在流動性合理充裕、利率水平繼續下行的背景下,支撐年初以來A股估值合理修復的邏輯并沒有改變。不過,也要關注個別股票估值提升過快,是否與基本面匹配的問題。

              流動性暫時無憂 二季度或降準降息

              2月末,貨幣市場資金面一度短暫收緊,貨幣利率出現明顯回升。進入3月以來,資金面恢復寬松,貨幣利率重新回落。

              短期來看,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增添了流動性小幅收緊的壓力——3月份主要稅種申報納稅截止日是15日。從以往經驗來看,15日及其前后幾日將是本月稅期因素對流動性擾動最大的時候。月中通常也是地方債發行比較密集的時候,地方債、國債發行繳款會造成流動性回籠。3月是季末月份,監管考核也會對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3月也是財政投放大月,月末財政支出將增加流動性,加上央行適時開展“削峰填谷”,資金面問題不大,總體仍有望保持平穩偏松的態勢。

              往后看,4月份是傳統稅收大月、6月份則存在半年末監管考核這一因素,流動性的壓力都要相對大一些。據Wind數據,今年二季度共有11855億元MLF到期,到期對沖任務較重,尤其是在1月份降準釋放的流動性逐漸被MLF到期、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吸收后,客觀上也需要央行適時開展流動性投放。

              總之,二季度部分時點流動性波動壓力相對較大,而鑒于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明確,可能會成為央行開展降準、MLF操作等的重要窗口期。在今日上午的記者會上,易綱也表示,存款準備金還存在一定的下調空間。

              國君固收最新研報稱,進一步降低實際利率水平,降準是必要非充分條件。如果3月經濟指標仍較弱,而美聯儲未加息,那么最快4月可能降息。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史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