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月份的躁動,到高喊4000點!十大券商牛市口號,你跟上節奏了嗎?
原創: 丁晉靈

這輪春季躁動行情中,看看券商們是怎么喊口號的!
1月6日
廣發策略:A股春季躁動開啟
春季躁動第一個條件具備:水窮處候得佳音,全球risk-on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必要時調整縮表不猶豫”,意味著全球流動性緊縮預期出現邊際緩和,真正叩響了A股春季躁動開啟的扳機。
春季躁動的第二個條件亦成熟:信用擴張的預期出現改善
市場之前對信用擴張相對謹慎的看法出現邊際松動,這是構成春季躁動的第二個重要因素。
2月1日
天風證券:至暗時刻尾聲!
至暗時刻尾聲,看好春節后成長歸來,建議布局成長板塊超跌組合!
2月18日
中信建投策略:A股牛市的起點
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我們調整為股票>信用債>本幣>商品>國債,當期位置就是A 股牛市的起點。在近期回調過程中,我們建議投資者全面提升倉位!
2月24日
安信策略:熊尾牛頭階段
安信策略陳果:總的來說,市場從中長期視角看大概率處于熊尾牛頭階段,應該總體持積極態度。但需要注意這個階段市場特征是趨勢性不強,多呈現震蕩特征,操作需把握波段。
2月27日
國泰君安: 快上車!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發表觀點稱,后續的籌碼密集區在2900點至3200點,若大盤指數輕松突破3200點,則上面還要再上一個臺階,點位在3200之上,但如果大盤走勢扭扭捏捏,則要突破3200點的難度會加大。
繼續看好后市,上了車的,不要急著下車;沒有上車的,趕緊上吧,想要等個大回調再上車,機會不大。行情還沒有走完,后面還有。
2月28日
興業證券:倒春寒
興業證券張憶東發布短期展望,認為反彈動能仍強勁,但3月行情可能“倒春寒”、洗洗更健康。三月中旬前后要小心。
投資策略:享受春季行情,并根據風險收益來前瞻性調整倉位和股票。提出2019年中國股市步入牛熊轉折期,持續看好一季度反彈。
3月3日
中信證券:A股趨勢性反彈接近尾聲
A股趨勢性反彈接近尾聲,預計市場將從爆發期進入平靜期:政策預期趨于理性,業績周期確認向下,放量快漲后的資金博弈下,行情趨于分化。
預計3月上證綜指在2800 至3200點區間震蕩,業績是最重要的主線,建議關注長期邏輯清晰,景氣向好的績優標的。
3月4日
中泰證券:明確看好未來三年行情
看好未來三年的行情,不代表看高指數。未來市場的活躍度將有明顯提升,但指數高點不會超過5000點,A股市場將迎來分化,更多的是結構性機會。
海通策略:牛市孕育準備期
核心結論:
①牛市有三個階段,第一是孕育準備期,盈利回落,流動性改善推動估值修復,第二是全面爆發期,估值盈利雙升,戴維斯雙擊,第三是泡沫瘋狂期,盈利平穩,資金大量流入,估值走向“市夢率”(指一個企業股票的市盈率離奇得高)。
②目前類似2005年,即牛市孕育準備期,5大先導指標數據類似2005年上半年,但是政策紅利更強。
③牛市孕育準備期市場特征是輪漲普漲、回撤較大,保住收益是重點。備戰牛市全面爆發期,找領漲的主導產業,2005年至2007年工業化時代主題是地產鏈+銀行,這次信息化時代主題是科技+券商。
申萬宏源:反彈不是反轉
寬松預期驅動的“業績牛”尚難證實,金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呼喚的是“長效機制”而非單純的“改革牛”。牛市尚無堅實的理論基礎,投資者卻愿意暫時保有牛市心態,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完美的春季躁動。
山西證券:反彈在途
情緒市,而非基本面市,流動性和風險偏好推動股市上漲的邏輯仍然成立,短期反彈趨勢有望延續,指數上漲空間有限,但有望出現板塊間輪漲與補漲、賺錢效應持續擴散的結構性行情。中長期來看市場整體仍在震蕩反復的區間中,并且不排除后續出現階段性較大調整的可能。
3月5日
長城證券:年內上證綜指會達到4000點
牛市基礎已經形成,上證綜指有突破4000點的可能性,預計年內上證綜指會達到4000點,但不會持續之前的暴漲趨勢,而是呈現穩步向上的格局。
增值稅下調3%幅度略超預期、MSCI擴容靴子落地、科創板上市細則也已經公布等政策催化下,市場風險偏好繼續修復,盤面呈現震蕩整固的態勢,市場在短期震蕩后將步入新的行情階段。
國信策略:“反轉”“股牛頭”
從“反彈”到“反轉”,核心條件是“基本面拐點”的出現,這個目前確實還沒有看到,但沒有看到不代表不會出現,要知道股市表現永遠都是領先的。
當下“寬信用”格局已經初現,后續“基本面拐點”可以期待。回溯過去歷次“寬信用”,A股大概率都出現了“反轉”行情,2019年“股牛頭”值得繼續相伴。
3月7日
國信策略:行情超預期
2019年A股行情演繹至今,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恐怕已經不是簡單的“估值低”、“流動性好”能夠解釋得了的,“基本面拐點”可以預期但短期確實也還沒有看到。
我們認為,驅動行情持續推進的最大邏輯是,在金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大程度地依托股權融資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堅守實業強國。
這個歷史性進程將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資產價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推動居民資產重配從地產轉向更多的股權,同時低利率時代可以推升股權長期估值。作為實體企業的優秀代表,上市公司資產未來將寄托更多的強國夢想。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王涵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