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

            2019-03-06 14:33:44     來源:海外網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胡適先生也曾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什么是教養?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干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說白了,教養就是說話辦事讓人舒服,用咱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懂事”。

             1551853381599052.png

            有人認為,禮貌就是教養。其實,禮貌和教養不全是一回事,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對等的。比如說在干凈的環境里你不好意思亂丟垃圾;在安靜的圖書館你不敢高聲喧嘩;在有序的隊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隊;在清潔的房間,你不會旁若無人地點燃香煙……但是教養卻是發自內心,始終如一的。比如在臟亂的街道你不會亂丟垃圾;在沒有交通監管的城市你不會橫沖直撞;在亂哄哄的餐廳你依然保持安靜……

            更難的是看不見的教養。比如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鐵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車,也要想辦法擦干凈,以免給下一位乘客添麻煩;比如每次住酒店退房的時候,盡量讓房間恢復原樣,免得給清潔員添麻煩;比如吃完自助餐后,盡量把餐桌收拾干凈一些,免得給服務員添麻煩……雖然你不這么做,也不會有人批評,你做了,別人也未必會知道。

            盡量讓別人覺得舒服,這就是教養的簡單道理。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生怕別人舒服,盡量讓別人不舒服,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跟別人過不去,鬧出許許多多的:我就是不答應,我就是不干,我就是不遷就你,就是不給你讓座,就是不給你讓道……很多的流血案件,都是因為在一些小事上,讓別人不舒服造成的。

            佛為一炷香,人爭一口氣。但這個氣,應是志氣、勇氣、骨氣、膽氣,而不是戾氣。

            什么是戾氣?就是極端之氣,抱怨之氣,爭強好勝之氣。一個身上充滿戾氣的人,會使他的周圍,充滿焦慮不安的氣氛,當定力不強的人進到他的氣場,也會感到躁動不安。最終,一個人的戾氣,感染更多的人,讓社會充滿了不安和躁動。

            我們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戾氣?氣由心生,細究起來,這戾氣源于癢,痛于心,顯于怨。癢是因為別人得到了,痛是因為自己夠不著,怨是因為想改變而無力改變。因此,戾氣重的人,必然喜歡讓別人不舒服。

            教養,就是盡量讓別人舒服,別人舒服了,自然也會讓你舒服。如果大家都舒服了,這個社會的戾氣自然就會消解,人與人之間就會和善相待。改變社會戾氣,提高個人教養,從讓別人舒服開始吧。(文/馬憲泉  圖 /陳文武)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