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老年大學“入學難”說明了什么

            2019-03-06 09:14:38     來源:北京日報

            當前,各地老年大學相繼啟動春季招生。從現狀來看,不僅“入學難”問題依舊存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很多老年大學的部分熱門課程“秒光”,不乏老人凌晨4點就來排隊,甚至還有高齡老人替有事的退休子女跑腿……

            老年大學“入學難”,直接原因在于學校的供不應求。數據顯示,國內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機構約有7萬所,容納了約800萬“銀發學子”進行學習。而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4億人,這意味著,能夠邁進老年大學門檻的老年人僅占總數的3%。“銀發浪潮”正在加速到來,如果老年教育機構數量增長緩慢,那么這種供需矛盾必將越來越大。

            以更大視野來看,老年大學的供不應求只是一個縮影。透過它,我們能夠感受到老年人群體的精神追求之強烈。當日子越過越好,操勞了一輩子的他們不再單純地滿足于老有所養,開始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但尷尬的是,不少老年人正在遭遇“精神空巢”。尤其是年輕一代多到異鄉打拼,“老漂族”日益壯大。他們甘愿當起“家庭保姆”,追求闔家團圓的同時也承受著寂寞和煩惱。老年大學之所以備受歡迎,在于這里不僅是學習課堂,更是社交場所。曾有媒體報道,一些老年人“賴”著老年大學十多年不肯畢業,可見精神獲得感的來之不易。

            老年人的事,是家事也是國事。當我們每天談論“空巢青年”、都市白領的時候,切莫忽視了老年人這個常常在網絡空間失語的群體。帶孩子、做家務不是晚年生活的全部,相關部門必須多做加法,以老年大學等機構豐盈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或許可以給我們啟發。美國的老年大學不是由政府包辦,而是依靠社會力量,從而大大豐富了老年教育的形式。日本社會廣為流傳一句話——“人生啊,50歲后才真正開始”。當地老年大學不僅普遍,而且專業,門類比中學還要多。可見,只有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有效配合,不斷豐富老年教育的載體和形式,才能給老年人更豐富的生活。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讓老年人享受平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令人欣慰的是,新年伊始,北京、濟南等地相繼發布《意見》,不約而同提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期盼類似探索能夠再多再快一些,讓更多老年人安享充實快樂的晚年生活。(項堃)

            責編:吳正丹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