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海外中華兒女文化自信更強了

            2019-03-05 10:37:06     來源:海外網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海外華僑華人尤其是活躍在教育、傳媒、藝術等文化領域的華僑華人十分振奮。他們第一時間通過網絡、電視收看新聞,在聆聽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后紛紛向本報表示,日益繁盛的中國讓海外中華兒女的向心力和文化自信更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令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深受感動。“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中華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讓海外華僑華人始終充滿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他說。

            余俊武認為,在海外從事中華文化傳播工作的華僑華人同樣肩負培根鑄魂的使命,要把文化意識注入具體行動中,利用本土優勢,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與住在國文化有機融合。

            “我們的勁頭更足了,方向更清晰了。我們不僅要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要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俄羅斯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會長姜彥彬表示,“對于我們海外僑胞來說,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不能疏忽,反映當代中國人民偉大實踐的內容更不能缺少。今后我們在向俄羅斯民眾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在各領域取得的成就。”

            “習近平主席說得非常實在!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我對此深有感觸。”日本神戶中華同文學校校長張述洲還記得,21歲那年,他曾作為天津歌舞劇院的成員赴唐山地震災區慰問演出。“到當地后,我們先收集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再編寫成快板、歌曲為當地人演出。取材于鮮活故事的藝術作品深深打動了觀眾。為誰創作,為誰立言,一直都是一個根本問題,在今天依然十分重要。”

            如今,身為一名華文教育工作者,張述洲表示,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對于海外中華文化傳承意義深遠。“我們將好好理解和體會講話精神,更用心地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

            旅居毛里求斯多年的華文教師丘金蓮在聆聽習近平主席講話后同樣深感自己肩負重任。“教育工作者的至高使命,莫過于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華文教育不僅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塑造學生人格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海外華文教師都應心懷使命,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人類心靈的培育者。”

            專程趕到北京參與兩會報道工作的瑞士《歐亞時報》社長朱愛蓮說:“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說,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向世界講述這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是我們海外華媒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與時代同步伐,與中國共奮進,一起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嚴 瑜 魏弘毅 趙雪彤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05日   第 03 版)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