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寧夏天元錳業“就業扶貧”迭代升級

            2019-03-05 09:59:47     來源:海外網

            2018年精準扶貧座談會.jpg

            8000多個崗位虛位以待。2019年開年,中寧縣的這條信息,不僅讓寧夏天元錳業所在地的中寧縣的朋友感到振奮,這股招聘“引力波”還延伸到了寧夏西海固乃至周邊甘肅省的一些貧困縣。

            近萬貧困家庭“就業脫貧”

            電工、焊工、土建工程、雙橋司機、車間操作工……這些并不需要太高學歷的工種,恰恰與脫貧攻堅緊密相連。8000多個崗位,都可能給一個貧困家庭帶來希望。

            早在2012年,基于寧夏天元錳業穩定高效的就業吸納能力,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就將寧夏天元錳業確定為生態移民就業安置暨扶貧產業示范園,開啟了企業有組織地吸納移民就業的歷史。

            “在老家彭陽縣,下雨就是下口糧,大部分年景,往往連種子都收不回。”2012年,安成從建筑學校畢業,成為天元錳業集團建筑公司的產業工人。通過深入鉆研,他從初級、中級技術員到助理工程師,再到晉級為副主任。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安成所在的村就有10多人來到天元錳業工作。那些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經過技術培訓,年收入都在65000元左右。

            來自海原縣海城鎮張灣村的馮軍,聽到舅舅說天元錳業集團正在招收操作工,就趕緊來報名應聘,幾天前成了錳一廠化合二車間的員工。他說:“我舅舅是2012年到天元錳業工作,這7年,他的生活境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在城里買了房,還買了小轎車,和以前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早點學到技術,用雙手來改變家庭的生活狀況,從農民變成產業工人。”

            以寧夏天元錳業為半徑,周邊300公里覆蓋了陜甘寧鹽環定革命老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天元錳業集團穩定吸納周邊近2萬人就業,其中9925名來自貧困家庭,占員工總數的49.5%。截至目前,已有8933名困難員工家庭實現脫貧,隨著天元錳業2019年新工招聘大幕的開啟,一批來自深度貧困地區的“建檔立卡”戶將會陸續甩掉貧困帽子,成為新一輪脫貧致富對象。

            “就業扶貧”2.0模式

            2018年上半年,這種“就業扶貧”開始新的迭代升級,天元錳業積極響應寧夏回族自治區統戰部、工商聯“百企幫百村”倡議,與地處西海固貧困山區的海原縣甘城鄉甘城村與寧夏天元錳業結成了幫扶對子,開啟了“村企結對”的“就業扶貧”2.0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暨“百企幫百村”先進單位.jpg

            甘城村村民杜長升曾長期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居無定所,常常干完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有時甚至連工錢都拿不到。進入天元錳業后,成為金屬錳二廠電解三線的一名剝離工。入職當年10月,他向公司申請了一套公租房,把妻子和孩子都接了過來,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能照顧上家庭,孩子也就近到中寧八小就讀。

            “父母居住的舊房年久失修,夏天的一場大雨之后,房頂漏出了一個大洞,無法再住人,就暫時住在親戚家。”杜長升說,集團黨委領導得知這個情況,為他父母特批了一套公租房,又在小區外劃出一塊地方,搭建起一個鋪面讓兩位老人經營蔬菜水果,每月的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

            妻子陳桂之前也在外面打工,每月只有1500元的工資。在杜長升勸說下,也到天元錳業成功應聘,正在接受崗前培訓。談起今后的打算,杜長升充滿信心:“企業讓我找到了生活的自信,讓我的家庭擺脫了貧困。如今,妻子也成了公司的一員,我們一定努力工作,向優秀看齊,爭當先進,爭取兩年后在城里買房”。

            “甘城村共有258戶1160多口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建檔立卡戶。”甘城村村支書何有玉說,村里外出打工人員占40%以上,是家庭收入的第一來源——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村企結對”就業扶貧中體現得最明顯。

            2018年教育助學金發放儀式.JPG

            既扶志,也脫貧

            寧夏天元錳業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企業,連續五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連續七年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8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填補了寧夏企業多年來在此獎項上的空白。同年,寧夏天元錳業因為助力扶貧攻堅工作成績突出,榮獲扶貧攻堅特別貢獻獎,成為扶貧攻堅貢獻社會的先進典型。

            隨著企業的做強做大,天元錳業在致力于創新驅動、堅持綠色發展的同時,把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作為“感恩黨、感恩政府、感恩社會”的重要舉措,把開展就業扶貧、幫助貧困群體脫貧置于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生代的技術工人對工作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與他們的父輩已完全不同,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創造更好的條件,既能讓農民兄弟就業致富,也要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副總裁高學祥說,他們通過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比賽,師帶徒、傳幫帶等活動,組織“最美天元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先進事跡報告,召開員工座談會、走訪慰問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解決員工的實際需求。

            不同于一些行業對職工親屬關系的回避制度,以制造業實體為核心的天元錳業從不忌諱一家子在同一企業、同一車間,合理引導親情紐帶在生產中的積極因素,“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企業一線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在5500元以上,并全部繳納“五險一金”,在西部同類企業中,絕對是“工資高地”。在天元錳業就業的“夫妻工”“父子工”就有近600多人。這樣,一個家庭每年的凈收入就達10萬元以上。企業還為這樣的員工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公租房。口口相傳,“親戚工”也逐漸多了起來,其中有一家,在這個企業就業的親戚加起來有9個人。從這種意義上講,企業的精準扶貧也從“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向“一家脫貧,家族脫貧”延伸。

            扶貧就業基地寧夏天元錳業集團.jpg

            2019年,天元錳業集團將搶抓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以做強做大錳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國際礦石貿易為重點,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強化工藝技術改造,提升裝備水平。目前,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新區錳四廠、高硅硅錳、陽極板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各崗位虛位以待。

            據寧夏天元錳業集團人力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8000多名員工招聘工作正順利推進。截至2月28日,天元錳業已完成新工招聘3100余人,其中來自寧夏西海固地區的新員工1193人。崗位涉及會計、律師、采購員、軟件開發工程師、運輸司機、化驗員、操作工、木工、瓦工、鋼筋工、焊工、冶煉工等。

            甘肅省委統戰部心系甘肅深度貧困家庭,與天元錳業積極對接,將同為深度貧困地區的甘肅省積石山、文縣列入招聘對象,計劃在這兩個縣各招1000名新員工。2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關部門、天元錳業集團相關領導與甘肅省委統戰部有關領導一道,到積石山縣有關鄉村,與群眾座談,通過了解就業需求、答疑釋惑、算賬對比,增強了當地群眾靠就業實現脫貧的信心。近日,甘肅省委統戰部及相關部門將赴寧夏天元錳業進行實地考察,并就精準扶貧簽署相關協議。

            放下鋤頭,走進工廠,從農耕生產跨入工業文明,既扶了志,也脫了貧。既是一次生產方式的升級,更是一次扶貧方式的升維。通過就業,使農業人口實現了工業化脫貧,不僅擺脫了貧困改善了生活,還因此得到文明熏陶、改變了散漫習慣,走上了城鎮化、市民化道路。(梅淑娥 文/圖)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