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今年兩會準備了有關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建議。
胡季強認為,近年來,黨和國家從法律法規上給中醫藥事業保駕護航,從戰略規劃高度給予中醫藥事業關懷和期望,已經形成了“一法一綱二規劃”的相對完善的體系。盡管中醫藥事業有了法規制度的保障,但中藥在臨床治療領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中藥行業遭遇斷崖式下跌。現階段的中藥評價體系、注冊審評制度不符合中醫藥理論體系,成為中藥創新和科技進步的羈絆;中藥行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龍頭企業投入巨資研發創新得不到認可;中醫藥監管主體缺位,“九龍治水”局面尚未有效改善。
此外,胡季強提到,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被夸大,媒體報道特別是自媒體的“中醫中藥黑”現象嚴重;中醫院(科室)在醫療衛生體系中的比重及投入不足,中醫人才匱乏,診療水平明顯下降等問題,都為中醫藥行業帶來了不同的困難和危機。
因此,胡季強在《關于在國務院層面建立協調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建議》中提到如下六條建議:
一是在國務院層面建立協調機制,在“一法一綱二規劃”的大框架下,提出“中醫藥傳承發展頂層設計”,合理調配涉及中醫藥全產業鏈管理的部門職能,最大限度減少“九龍治水”帶來的監管空檔和低效,提高監管的協調性和科學性。
二是要督促國家中醫藥局履行主管中醫藥工作的法定職責,依照《中醫藥法》給予其開展相關工作的充分授權,必要時可成立“國務院中醫藥發展領導小組”。
三是督促衛健委、中醫藥局真正落實“中西醫并重”的國家大政,充分認識中醫藥的臨床價值,推進中醫藥臨床路徑制定工作,加強合理用藥管理,糾正粗暴對待中藥的做法。
四是督促國家藥監局盡快研究制定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審評審批體系,把制訂《中藥注冊管理辦法》納入修法計劃,啟動中藥上市后再評價工作。
五是要督促市場監管局牽頭,協調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工信部、林業和草原局、藥監局、中醫藥局、衛健委等部門開展“中藥材生產流通使用整頓”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切實從源頭上保障中藥的質量安全和療效。
六是將3月17日定為中醫藥節,同時加強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增強中國人的中醫藥文化自信,中醫藥走出國門才有底氣。
責任編輯:陳合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