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疆巴州:西北油田石油工人版“探月”背后的故事

            2019-03-04 15:56:49     來源:海外網

            在茫茫無垠的大沙漠,他們以愛崗敬業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共同參與到“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浪潮中來,展現石油工人的中國力量。

            1圖為塔里木盆地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公里,東西最長處1400公里,面積超過40萬平方公里 。范明 攝.jpg

            塔里木盆地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公里,東西最長處1400公里,面積超過40萬平方公里 。范明 攝

            這里的地表沒有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30倍;“環形山”內坐落著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有著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這里像極了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測到的月球背面。

            2圖為在無垠的大漠,風沙掩蓋了往日的腳印,巡井工人依然會從新啟程,定期對沙丘下的管道進行巡邏,把能源輸送到全國各地。范明 攝.jpg

            在無垠的大漠,風沙掩蓋了往日的腳印,巡井工人依然會從新啟程,定期對沙丘下的管道進行巡邏,把能源輸送到全國各地。范明 攝

            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周期相同,都是27天7小時43分11.47秒,因此人類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遠是半個月亮。嫦娥四號探測器于2019年1月3日順利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第一行足跡,并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科學探測,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3圖為馳騁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牌號為“新M9L577”的“月球車”,每天往返約160公里,每年可繞地球近一圈半。 范明 攝.jpg

            馳騁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牌號為“新M9L577”的“月球車”,每天往返約160公里,每年可繞地球近一圈半。 范明 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油氣資源豐富,包括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和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其中西北油田于2006年躋身我國陸上十大油田之列,擁有油氣遠景資源量137億噸油當量,目前按照“油公司”模式進行持續、快速發展和建設。

            2019年2月23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讓我們坐著巡井車,一起來巡視采油一廠采油管理一區2號線路的油氣井,并揭開沙漠里采油工人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

            5圖為2月23日上午9:49,巡井車來到第一口抽油機井TK7204井,進行巡檢維護。范明 攝.jpg

            2月23日上午9:49,巡井車來到第一口抽油機井TK7204井,進行巡檢維護。范明 攝

            這里的石油工人來自于西北油田、中原、江蘇、河南等全國各地,他們以愛崗敬業的精神,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共同參與到“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浪潮中來。由于這里條件艱苦、井距遠,石油工人都是乘坐皮卡車巡井。車號“新M9L577”的巡井車就是石油工人的“月球車”。

            6圖為巡井車內坐著四名“宇航員”,從左至右分別是史繼華、盧鈞廷、呂勇和劉志國,他們分別從“月球車”內拿取各種所需工具。范明 攝.jpg

            巡井車內坐著四名“宇航員”,從左至右分別是史繼華、盧鈞廷、呂勇和劉志國,他們分別從“月球車”內拿取各種所需工具。范明 攝

            這里井距遠,最怕井上“出事兒”。中原油氣儲運新疆采油項目部的呂勇現在還心有余悸。2019年2月4日除夕夜19:35分,類似于“中繼星”功能的油田遠傳監控系統,顯示超低壓報警,TK7223H井發生異常,同時電機電流落零。接警后呂勇和班長范勇緊急驅車到現場,發現該井抽油機光桿確已斷脫,抽油機已保護停機,井口采油樹正向外噴油。緊急情況下,兩人迅速采取緊急措施,險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事后還得到了區部的通報表揚。

            12圖為巡井工人史繼華和劉志國對生產設備進行夜間檢查。范明 攝 .jpg

            巡井工人史繼華和劉志國對生產設備進行夜間檢查。范明 攝 

            “在這里開車,開得快是為了趕時間,要不完不成當天的巡井任務。另外開車還要格外小心,由于蜿蜒曲折、高低不平,一是保障安全,二是怕碰上像黃羊、狐貍等野生動物。特別是晚上,車燈一照,野兔就不跑了,很危險,他們都是保護動物。”皮卡司機說道。

            13圖為二號線路每天肩負著50余口油氣水井的巡檢維護任務,多數情形下四人協同作戰,保障安全運行。范明 攝.jpg

            二號線路每天肩負著50余口油氣水井的巡檢維護任務,多數情形下四人協同作戰,保障安全運行。范明 攝

            “路很顛簸,把我的腎結石都顛出來了”。史繼華玩笑中反映一個現實。由于沙漠里水質“硬”,無形中增加了人患結石的的風險。去年9月份那次巡井途中發病,他忍受著劇烈的疼痛,前往80公里外的輪臺縣城做微創手術。

            “拒接電話”是他們“痛點”。“你怎么不接電話”、“為啥掛我電話呀”……由于沙漠沒有通訊信號或者信號弱,打電話故障經常被親戚、朋友,甚至是家人誤解。但是他們了解情況后,對沙漠里的巡井人更加理解和敬佩了。(范明)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