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國家監察委員會依法組建,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一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促進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不斷推進反腐敗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為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久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曬出了2018年的反腐成績單。
2018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干部68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15人;開展“天網2018”行動,發布敦促外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追回1335名外逃人員,追回贓款35.4億元;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對52.6萬名黨員作出黨紀處分,對13.5萬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在高壓震懾下,十九大以來全國共有2.7萬名黨員干部主動交代了違紀違法問題,包括艾文禮、王鐵、李建華等中管干部在內的5000多名黨員干部主動投案。
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將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置于監督之下,這一組組數據,充分彰顯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優勢帶來的治理效能。
天津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 孫志強: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以后,實現了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出臺,賦予監察委員會依法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讓反腐敗工作有法可依,依法運行。一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派駐監督體系,賦予派駐機構監察權限,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全覆蓋,形成了以黨內監督為主、其他監督相貫通的監督合力;制定信訪舉報、線索處置、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等方面制度規范,推動執紀執法貫通,建立了統一決策、一體運行的執紀執法工作機制。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馬懷德:監察法的實施實際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總的一個目標就是既要讓反腐敗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另一方面也要把監察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里。
在過去的一年里,治理發生在扶貧領域、民生領域等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也是各級紀委監委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年來,各級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大力度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慶市長壽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譚偉:監委成立后,我們向街鎮派出監察室,在村居建立監察監督員制度,打通監察監督“最后一公里”,讓群眾深切的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紀檢監察干部就在身邊。
2018年,全國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23.5萬件,處理30.9萬人。全國黨風廉政民意調查數據顯示,94.1%的群眾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遏制腐敗現象表示有信心。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將按照“靶向治療、精確懲治”的要求,緊盯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督,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有力削減腐敗存量、有效遏制腐敗增量,堅持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責編:劉金鵬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