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兩個月,國內大宗商品以及A股均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其中,工業品板塊表現格外搶眼,南華工業品指數累計上漲10.32%;A股中與之相關的有色、鋼鐵、采掘、化工行業指數漲幅均超18%。
分析人士表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以及一系列經濟數據好轉等,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此前的悲觀預期,市場風險偏好隨之改善,大宗商品以及相關股票板塊因此聯動上漲。不過,考慮到企業整體仍處主動去庫存階段,且宏觀層面仍存不確定性,大宗商品能否繼續走強有待觀察。
股期雙熱
2019年以來,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顯著回暖。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收盤,南華工業品指數收報2219.47點,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0.32%。分板塊來看,南華黑色指數、能化指數、有色金屬指數前兩個月累計分別上漲14.14%、9.83%、5.6%。
A股方面,與之相關的板塊指數表現更為突出。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有色金屬、鋼鐵、化工、采掘板塊指數年初至今累計分別上漲20.19%、19.39%、18.43%、18.31%。
“2019年以來,國內工業品期貨以及相關股票板塊指數攜手上漲,反映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改善。”浙商期貨宏觀金融主管沈文卓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全球風險偏好改善提振市場情緒回暖;另一方面,國內1月社融、信貸數據雙雙超出預期,信用邊際改善也給予風險資產價格一定支撐。
從資產定價角度來分析,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認為,大宗商品定價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和流動性,股市則取決于估值和流動性。因此,不論商品還是股市要出現上漲行情,必然離不開充裕的流動性。“當前工業品期貨和相關股票板塊指數聯袂上漲,至少說明市場對于政策預期較為積極。”程小勇稱。
政策寬松是驅動力
“2019年前兩個月,國內大宗商品以及相關周期性股票強勢反彈的最大驅動力是貨幣政策環境趨松。”程小勇表示,這包括美聯儲加息預期下降以及資產負債表緊縮進程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提前結束,中國通過再貸款、再貼現、降準和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釋放流動性。
南華期貨宏觀研究員章睿哲表示:“1月社融和信貸數據較好,說明寬貨幣開始向寬信用轉化,如果這些資金能夠真正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的話,將對大宗商品走勢構成一定的利好支撐。此外,海外市場對于全球市場流動性緊縮結束的一致性預期逐漸增強,風險偏好情緒隨之回升,亦利多風險資產走勢。”
“對于經濟前景預期差進行修正也是支撐股期標的雙雙上漲的重要因素。”程小勇表示,2018年四季度,市場對經濟前景預期悲觀,商品和股票雙雙下跌。不過,2019年前兩個月公布的一些宏觀數據,如社融和信貸增速回升,均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使得商品期貨及股票聯袂上漲。
產業鏈變化也對價格上漲構成了一定支撐。章睿哲表示,大宗商品由于供給面依然偏緊,基本面本身存在炒作空間,因此價格容易上漲。
事實上,從歷史上來看,每年春季權益類資產價格的表現往往都比較突出。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般來說,每年年初都會出臺一年的經濟政策和計劃,銀行也會集中在一二月份進行放貸,市場對于新的政策有所期待,因此,大類資產特別是股市往往會出現春季躁動行情。”章睿哲表示。
從終端需求角度來看,沈文卓表示:“對很多行業來說,春季是開工季,需求升溫預期也對一些大宗商品走勢形成提振。”
“春季是工業制造業部門生產和銷售的旺季,季節性產銷改善也有助于扶持部分企業利潤改善。”程小勇表示,機構投資者在一季度的布局相對重要,一些跌幅過大或者估值過低的資產可能會出現春季攻勢行情。
“金三銀四”是否可期
工業品這種紅火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從大的環境來分析,程小勇表示,目前唯一具有確定性的是流動性寬松可能在1月觸頂。從社融和新增信貸結構來看,票據融資大增,出現部分企業套利空轉現象,但從實際的需求層面來看,除了基建方面,地產以及其他制造業部門對資金需求還出現溫和回升跡象,主要是源于部分企業借新還舊的需求,因資金利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回落。而從制造業PMI數據來看,季節性因素導致生產指數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需求指標如新訂單指數出現反彈、新出口訂單大幅下降,則意味著內需增加,尤其是基建投資帶來的內需改善。但原材料庫存以及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走低,則暗示企業還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且并無跡象表明企業已開始主動補庫存。地產投資趕工效應可能結束,地產投資和開工都可能出現回落,因此大宗商品后市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從產業角度分析,章睿哲認為,目前中下游行業去庫存階段還未完成,企業經營業績還未見底,現金流情況仍不容樂觀,不少企業還存在違約風險,而一旦終端需求繼續惡化,那么大宗商品的低庫存現狀恐難對價格構成支撐。需注意的是,當前的宏觀環境改善僅僅是整個下行周期中出現的階段性利好,在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出現“金三銀四”行情的可能性不高。
沈文卓也認為,大宗商品能否繼續走升有待繼續觀察,一方面需關注經濟金融數據表現,特別是金融數據、社融及信貸數據是否繼續改善;另一方面,關注近期政策動向以及春季實際的開工情況。
責任編輯:李鐵民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