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言,信托行業有望迎來公募產品,可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
行業瞬間炸鍋……
如果真是傳言的較低門檻,就意味著和銀行公募理財產品相似,普通投資者能買的產品也從公募基金擴展到銀行公募理財,再擴展到公募信托。
公募信托收益會有多高?
曾有人這樣打趣信托產品的高收益率:公募基金經理花式研究半天,收益率也不如信托。
信托人士告訴記者,信托去年8%-9%的收益率很正常。某業內人士李明(化名)也表示,“此前信托的收益率不低,差不多是8%,去年更高在9.5%左右。”
但這是有前提的。一位信托人士總結道,公募信托具體投資范圍尚未給出,大概率是不能全倉買非標。此前監管要求公募類主要投資標準化產品,非標投資比例不超20%。其實同樣投標準化產品,那么各個產品收益率應該差不多。
普通投資者買啥好?
公募信托、銀行公募理財、公募基金這幾類產品,究竟有什么區別?
中國證券報梳理發現,公募信托和銀行公募理財的競爭更明顯,公募基金相對受影響更小。
具體來看,公募信托和銀行公募理財或均能投標準化產品和非標,兩者在固定收益領域優勢較大。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優勢更多體現在權益類投資。整體而言,三者除了發行主體不一樣,產品本身區別并不大。
渠道方面,公募信托和銀行公募理財的客戶營銷與公募基金存在一定區別,例如銀行公募理財的客戶此前普遍集中在低風險偏好群體。對比公募信托和銀行公募理財,銀行渠道優勢肯定更明顯。
還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資管。業內人士稱,券商資管雖然也可能發公募產品,但可謂夾縫求生:一是公募牌照有限,二是受“雙25%”限制,三是稅收優勢不敵公募基金。
普通投資者如何購買?
李明建議普通投資者,按照銀行公募理財、公募信托、基金的排序買更合適。“銀行理財發展較早,運作已進入成熟期;公募信托還屬于新產品,仍有個建立過程,尤其是系統建設和人員配備等;基金、特別是權益類基金的風險較高。”他說。
上述信托人士表示,從投資者角度,若信托可賣出回購,相當于加杠桿,這是利好。原來投資人只能買了產品等著到期收利息和本金,現在可以中途賣出后約定時間賣回,對機構投資者來說,買信托的流動性增強了,不過僅僅是針對固定收益的證券投資類產品。
P2P涼涼
那收益也比較高的P2P呢?
上述三方機構負責人表示,以后各類產品主要區別集中于是公募還是私募、能否投非標等,差別不大。“不過其實最慘的還是P2P,若低門檻能買公募信托,誰去買P2P?相比前三者均屬于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而言,P2P就屬于野花了。”
上述信托人士也表示,P2P不是持牌金融機構,總體來看,和信托、銀行、券商正規軍安全性肯定不一樣。以后可能真的涼涼了……
責任編輯:趙子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