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虧得越多漲得越多?業績爆雷指數2月大漲30%

            2019-02-26 11:41: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因31億元應收賬款爆雷而預虧最多55億元的華映科技,在最近14個交易日里,公司市值從51億元漲至106億元,恰巧把虧損給“漲”回來了。

              無獨有偶。因為商譽爆雷而預虧最多高達78億元的天神娛樂,2月以來大漲36.81%……

              你可能想到了滬指會站上2900點,想到了A股單日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大關,但你萬萬想不到的是,在眼下“春季躁動”行情中,一個用來提示風險的指數——業績爆雷指數竟然力壓兩市主要指數,2月以來已經大漲30.58%。

              虧得越多漲得越多,這樣的奇葩劇情是不是讓你想起了電影《西虹市首富》?男主角為了拿到300億元遺產,需要在一個月內敗光10億元通過考驗。于是,他照著垃圾股買,結果卻事與愿違,這些垃圾股紛紛大漲……

              虧得越多漲得越多

              業績爆雷指數由Wind于今年1月30日發布,以指數發布當日為基日,1000點為基點,主要包含了2018年年報預警因資產減值測試或者經營不利出現大幅度虧損的公司,目前納入了143只成分股,納入日期集中在了A股“業績連環炸”的1月30日和1月31日。

              Wind發布業績爆雷指數的初衷估計是為了向投資者提示業績爆雷股的投資風險。但諷刺的是,該指數發布后經過短暫觸底就開始節節攀升。截至2月25日已達1197.95點,2月以來漲幅超過30%,力壓兩市主要指數,成了十足的反向指標。

              具體來看,在1月30日至2月25日的14個交易日里,業績爆雷指數在1月31日大跌4.09%后,2月以來一路上漲,即便在2月19日和2月20日市場調整期間,該指數仍然上漲2.31%和0.78%。2月25日更是大漲5.22%,成分股掀起漲停潮。

              從橫向比較來看,業績爆雷指數的表現則更加驚人。2月以來,該指數大漲30.58%,碾壓包括創業板50、創業板指、創業300、創業板綜指、中小板指在內的一眾指數。從近一個月、近三個月和近一年的表現來看,該指數同樣表現突出。

              從成分股的表現來看,在1月31日至2月25日的14個交易日里,漲幅排名第一的是因31億元應收賬款爆雷而預虧37億元至55億元的華映科技,漲幅高達104.28%。公司市值從1月30日的51億元漲至2月25日的106億元,恰巧把虧損給“漲”回來了……

              換一個角度,從預虧上限來看,排名第一的是因為商譽爆雷而預虧最多高達78億元的天神娛樂。在1月31日至2月25日的14個交易日里,漲幅也有9.39%。2月以來,天神娛樂更是大漲36.81%。

              兩因素導致大漲

              在這一輪的“春季躁動”中,業績爆雷指數為何能異軍突起?

              某市場人士告訴中證君:“在反彈行情中,小市值股票最容易受到資金追捧。從業績爆雷指數的成分股來看,大多數也是前期跌幅較深的小盤股。隨著行情的持續,市場的風險偏好也在不斷攀升。”

              從成分股總市值的分布來看,即便經歷了大幅上漲,截至2月25日,86%的成分股總市值仍然不足100億元,市值最小的*ST德奧市值甚至還不足10億元。從流通市值來看,100億元以下的占到了97%。

              業績爆雷股大漲的另一個邏輯是“利空出盡是利好”。以業績爆雷最集中的商譽為例,很多上市公司因為前幾年的并購失誤會長期壓制公司業績,這樣一次性來一次業績‘大洗澡’,反而可以讓公司輕裝上陣。”上述分析人士認為。

              華鑫證券認為,與往年不同,本次商譽減值雷大規模的出現,更多的在于會計處理選擇方式的不同,商譽一次性減值計提,雖然會顯著影響上市公司的當期盈利,但對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并不明顯,是上市公司利空的集中釋放。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業績“大洗澡”不會讓上市公司輕裝上陣,反而存在通過商譽減值操縱業績的嫌疑,極大地惡化了市場環境,侵犯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特別是那些經營不善公司一旦減值,由于負債沒有變化,那么離資不抵債更近。

              “就像贗品炸碎了,不會變成真品”。業內人士提醒。

              交易所也多次發出問詢函,要求相關公司說明是否存在通過商譽減值等手段進行不當盈余管理的情形。

              警惕投資風險

              面對大漲,提示風險的聲音也不少。

              “業績爆雷的故事還沒講完,難道市場已經忘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這不奇怪,投機永遠存在,但投機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就像馬云說的,起風的時候豬也能飛,甚至飛得最高,但風停的時候,‘豬’也死得最慘。”

              東北證券表示,放量大漲之后,投資者預期較高,但偏穩健型的海外資金有逐步兌現前期收益的跡象。在目前仍可以與高昂的市場情緒共舞,但后續市場可能對于消息面的反應會更為敏感,漲幅加劇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下行風險的增大。

              2月25日下午,證監會在回答記者關于“市場反映場外配資有所抬頭,可能加大投資者交易風險”的提問時表示:

              “對此,我們會密切關注,指導有關方面依法加強對交易的全過程監管。各證券公司要嚴格執行經紀業務及融資融券客戶適當性管理,加強異常交易監控,認真做好技術系統安全防護。同時,也希望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防范投資風險。”

              編輯:任曉 葉松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