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期權亟待擴容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朱瑩
2015年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掛牌交易,成為中國首只場內期權產品。伴隨A股市場人氣回暖,期權市場再現火熱景象,成交量再次逼近300萬張。
上交所數據顯示,2月22日,上證50ETF現貨收報2.618元,上漲2.03%;上證50ETF期權總成交面額759.67億元,期現成交比為0.37,權利金成交金額14.051億元,合約總成交2967858張,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88%,再度逼近300萬張,創去年10月底以來新高,總持倉2619563張,較上一交易日減少2.01%。
A股市場賺錢效應顯現、期權運行成熟平穩等因素是期權交易活躍的重要因素。
A股人氣回暖,期權成為投資者抄底的另類選擇。上證50ETF期權的標的資產為50ETF,50ETF緊密跟蹤上證50指數,完全復制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及其權重,兩者的關聯性極強。因此,不少投資者通過買入認購期權來實現抄底A股的目的。
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上證50ETF期權投資者賬戶總數為30.78萬戶,年內新增4.96萬戶,月均新增4130戶。從投資者類別看,個人投資者交易認購期權占比高于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認購期權交易量占其總交易量的56.42%,機構投資者認購期權交易量占其總交易量的52.63%。從期權買賣方向來看,個人投資者偏好買入開倉,占其所有開倉交易的65.72%。因此,在市場回暖之際,往往能吸引個人投資者通過買入認購期權抄底。而期權本身存在的杠桿效應,也增加了該品種的吸引力。
期權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期權經濟功能逐步發揮,期權運行成熟平穩,使投資者逐漸進入這一市場。經過4年發展,上證50ETF期權已成為全球主要的ETF期權品種之一。交易所數據顯示,2018年,50ETF期權全年累計成交3.16億張,日均成交130.13萬張,單日最大成交373.20萬張。年末持倉195.87萬張,日均持倉181.77萬張,單日最大持倉277.44萬張。累計成交面值8.35萬億元,日均成交面值343.82億元,累計權利金成交1797.66億元,日均權利金成交7.4億元。同期,上證50指數成分股累計成交9.96萬億元。2018年全年,50ETF期權平穩運行,沒有發生運行安全事件。2018年12月3日,上證50ETF在股票期權上市以來第三次分紅,上交所也順利完成了期權合約調整相關工作。為滿足投資者的大額交易需求,降低期權大宗訂單對競價市場價格的影響和沖擊,上交所還研究設計了大宗撮合和協議交易機制方案。
上證50ETF期權的推出為投資者規避風險提供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隨著市場平穩運行多年,單獨一個品種已難以覆蓋投資者多元化的風險控制需求,期權市場需盡快擴容,豐富期權品種,以匹配A股市場不同風格、行業股票價格波動風險。
責任編輯:李鐵民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