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華脈科技上市次年業績淪陷 預虧前遭多名董監高減持

            2019-02-25 02:11:46     來源:證券日報

              華脈科技上市次年業績“淪陷” 預虧前遭多名董監高密集減持

              ■本報記者 曹衛新 

              進入2019年,對于華脈科技的投資者來說有點鬧心,在持股5%以上股東及多名董監高減持一事的籠罩下,公司同時還陷入了業績預虧的旋渦。近日,一則“上市次年巨虧、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元”的消息在市場流傳,矛頭直指華脈科技,公司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1月30日公司對外宣布2018年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預虧8500萬元至1.1億元后,公司在今年2月初就公司董監高減持進展作了披露,截至2019年2月2日,減持期屆滿,包含原高管吳體榮、副總經理竇云在內,多名董監高合計減持套現逾4000萬元。

              公司董事會秘書朱重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減持是合規的”,對于原高管及董監高減持一事,朱重北告訴記者,公司年報尚未披露,減持不在窗口期內。

              上市次年凈利即陷虧損

              據華脈科技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公司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8500萬元至1.1億元。公司解釋稱,預虧主要是由于毛利率下降、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費用加速確認、未決訴訟事項計提壞賬準備等因素。

              記者了解到,2018年由于主要客戶資本開支減少,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公司產品毛利率下降,業績受到較大影響的另一因素為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科技有限公司與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買賣移動終端設備貨款糾紛案件,訴訟涉及金額分別為5121.60萬元、3074.60萬元,經一審分別裁定本案涉嫌經濟犯罪,不屬于一般經濟糾紛,公司能否收回貨款以及最終收回金額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因此,對于未決訴訟事項公司2018年計提壞賬準備約6500萬元。

              “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進行年度審計時,如因上述訴訟需做相應的追溯調整,將對2017年凈利潤產生一定影響。”目前,上述訴訟仍在公安偵查階段,尚未形成最終結論。談及追溯一事,朱重北回復的第一句話是“不會有追溯調整的。”在記者與其反復確認后,其表示,“2017年我們的利潤收入扣稅以后還是6600多萬元,就是調整的話也就是幾百萬元,不會造成虧損。”

              進入資本市場不到兩年時間,華脈科技即陷入業績旋渦,上市首年其經營困局即顯現出了苗頭。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5億元,較2016年增長15.7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54.5萬元,較2016年減少12.40%。市場對此提出上市當年業績即下滑的質疑,不過,公司對此予以否認稱,“2017年公司扣非后凈利潤較2016年增長0.04%。經營業績較為平穩,未出現報道提及的上市當年業績下滑的情形。”

              多名董監高密集減持

              一邊是經營陷入困境,一邊是董監高忙著辭職,并有部分董監高在上市一年解禁期滿后即提出減持計劃,投資者直言不諱地向公司董事會秘書提出疑問:“公司高管及大股東接連大額減持,請問公司管理團隊是否存在重大分歧?或是公司自身及高層都不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或者本身就存在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隱形重大利空?”

              對此,公司方面并未直面回復投資者的犀利質疑,僅就著公告內容回復表示“公司現任監事高管出于個人資金需求按相關規定減持股票并予以公告”。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2018年7月14日,華脈科技對外披露了一份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人員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依據公告,因自身資金需求,王曉甫、張凡、魯仲明、吳珩、竇云、吳體榮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68.9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82%。

              結合兩份減持進展公告記者獲悉,截至2018年12月29日,在減持期間內,吳體榮以13.38元/股至17.10元/股的價格減持了79.48萬股公司股份,減持總金額為1264.94萬元,減持后吳體榮仍持有公司股份約238.44萬股。截至2019年2月2日,減持期屆滿,張凡、魯仲明、竇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累計減持公司股份85.70萬股、79.28萬股、66.88萬股,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 0.62%、0.57%、0.48%,三人合計減持金額為3597.11萬元,王曉甫、吳珩未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采訪中,朱重北告訴記者,“我們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就減持作了披露,包括數量標準都是對的,6個月作為減持期,到了以后就給一個終結公告。”

            責任編輯:李鋒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