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A股四大上市險企首月保費超4000億元 同比增長13.5%

            2019-02-20 07:05:43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蘇向杲

              截至昨日晚間,A股四大上市險企國壽股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悉數披露了2019年1月份未經審計的保費數據。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份這四家險企合計保費為4013億元,同比增長13.5%。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1月份原保費分別為1578億元、1565.5億元、 670.3億元、 19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8%、6%、7%。

              從不同公司壽險業務來看,申萬宏源證券研報認為,國壽強調“突出價值、規模積極”的開門紅策略,鑫享金生A/B款新單保費已超越2018年整體開門紅水平;太保壽險“利享年年”預期整體規模與2018年“利贏年年”規模基本一致,但營銷時點推遲1個月;新華推行健康險與附加險主題下穩步銷售年金險,整體結構大幅改善。行業淡化開門紅時點數據,著眼全年保障產品穩健增長,利好長期發展。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目前各公司已全面轉向保障型產品推動,預計代理人銷售能力逐步加強(產品適應及基礎管理、培訓加強)及增員情況有望好轉(個稅改革大幅降低代理人稅負、就業困難環境下保險公司增員難度降低)將驅動保障型產品取得較好增長。

              就壽險業今年的發展趨勢,在近期的一個行業大會上,原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研判了2019年壽險業務情況。他認為,2019年的新單保費(首年保費)可能還是會繼續負增長。

              萬峰分析新單負增長的原因有三:其一,理財型保險業務還會繼續下降;其二,相較于銀行理財等產品,保險理財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其三,各家公司從理財險轉到健康險,健康險2019年會大幅增長30%,但后者的增長體量小,增長額度不足以彌補理財型產品下降造成的缺口。

              萬峰認為,2019年壽險業的續期保費增速,將從30%以上的高增速,大幅降至個位數。而總保費(新單+續期)如果做好的話可能持平,做得不好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負增長。

              近期,就2019年壽險業的發展,麥肯錫咨詢發布報告則表示,中國壽險市場在過去20年經歷了高速增長。對比歐美等成熟市場,中國壽險市場目前滲透率仍相對較低。隨著市場走向成熟,壽險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在從資產驅動向負債驅動轉變,對客戶需求的把握和價值創造將愈發重要。展望未來,回歸保障的政策引導、大眾富裕階級崛起、老齡化、科技應用等因素將影響壽險業的下一步發展。中國壽險行業正處于十字路口,能否開發出符合客戶保障需求的創新產品,將是行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深刻理解保障內涵和客戶需求,打造壽險產品的保障升級和創新能力,將成為未來壽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上市險企財險來看,非車業務占比持續提升,車險增速趨勢放緩背景下非車業務成為增長亮點。2018年新車銷售增速持續低迷,全年新車銷售負增長2.8%;據申萬汽車組預計,中國未來10年新車年銷量復合增速維持在1-3%左右,保有量將持續提升,預計15年左右保有量有望翻倍。行業商車費改在嚴監管推進下預期將利于規模、渠道與風控等均具優勢的龍頭險企,行業頭部集中效應進一步顯現,2018年險企在高有效稅率與較高賠付影響下業績觸底,關注龍頭險企2019年費用率把控及在農險和責任險等非車領域布局。

              投資建議方面,申萬宏源提到,可關注板塊周期與成長屬性兼備,開門紅節奏分化,行業回歸保障、價值穩步增長。短期負債端開門紅保費預期反映充分,對板塊沖擊影響減弱;先前壓制保險板塊估值的長端利率逐步企穩,建議關注長端利率邊際修復后情緒和估值低點的板塊機會。當前估值切換至2019年PEV為0.6-1.0倍,處于歷史估值底部。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