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七個“資本”是紐帶
■閻 岳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細數綱要,里面共有七處提到“資本”,我們對此該如何理解呢?
綱要第一次出現“資本”是在第四章《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第一節“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綱要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此處釋放的信號就是,后續深港通的作用仍會進一步強化,如額度的提升、投資范圍的擴展等,深市主板、中小企業板尤其是創業板將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平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業板、科創板、雄安股權交易所,是我國推進科技創新、成為科技強國的重要平臺,發展資本市場則是推進這一進程的重要環節。
在該章第三節“優化區域創新環境”中第二次出現了“資本”。此處的表述是,充分發揮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此處對于今后粵港澳資本市場的發展給出了清晰的界定,在強調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給政策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同時也強調要發展香港上市集資平臺,進而將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綱要第六章《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中的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兩次提到了“資本市場”,分別是: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這部分內容打消了市場對深圳市場發展的疑慮,國家仍會支持深交所的發展,并且后續會有一系列的支持其金融開放創新的政策陸續出臺。同時,綱要對香港私募基金、香港機構投資者的支持,也有助于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且,綱要中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的要求,也會給兩地投資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
綱要第九章《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第三節“攜手擴大對外開放”中第五次出現了“資本”: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作中心及企業財資中心,開展融資、財務管理等業務,提升風險管控水平。
設立資本運作中心是我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比如最近某央企就發布了資本運營中心的招聘公告,其目的就是要推動公司快速、高質量發展,強化公司資本運營能力建設。香港作為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資本市場,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作中心必然會推進它們的資本化進程,提升它們規范進行資本運作的能力,進而扶助其做優做強。
綱要中還有兩處提及了“資本項目可兌換”,分別出現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的前兩節: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拓展離岸賬戶(OSA)功能,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路徑;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在跨境資金管理、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
眾所周知,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化的貨幣,就要求其資本項目可兌換必須達到一定程度。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是提升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取得顯著成效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就在這一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大灣區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獲得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可以預見,假以時日,粵港澳大灣區就會形成一批可復制的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經驗,并向其他區域推廣。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是終點,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貨幣才是我們的目標。
從上述綱要中的七個“資本”可以看出,它們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條重要紐帶,與資本、資本市場的緊密結合,將會讓大灣區發展走得更加堅定、堅實。
責任編輯:李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