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紫禁城試燈景山頂客滿 故宮萬壽燈天燈將拍賣

            2019-02-19 17:30:42     來源:北京日報

              昨晚,故宮博物院為即將舉辦的“十五燈會”彩排,神武門被燈光照亮,宮墻上掛起燈籠,打出射燈,一派輝煌景象。記者 鄧偉 攝

              每5米一盞紅燈,為紫禁城宮墻籠上一層喜慶的紅色光暈;神武門的匾額被一束光打亮……昨夜,故宮博物院為即將舉辦的“燈會”彩排,俯瞰紫禁城的最佳位置――景山萬春亭被攝影愛好者占據。

              19時許,故宮宮墻上,數百盞紅燈點亮,角樓、神武門等重要建筑“高光”亮相,數條藍紫色燈柱從高聳宮墻上射向夜空,為599歲紫禁城增添了一份夢幻色彩。一束追光正打在神武門的匾額上,藍底金字格外清晰。今明兩晚,有幸進宮賞燈的觀眾還將走上城墻,參觀5座展廳,并欣賞宮內“屋頂秀”――《千里江山圖》等名作將被投影在琉璃瓦上。

              故宮介紹,此次“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紫禁城首次于夜間面向預約公眾免費開放。其實,故宮“燈會”并非只能夜賞。春節前,紫禁城的宮殿亭閣就已經被成百上千盞宮燈裝點起來。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在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起“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

              宮內的燈完成大秀后,有些還將被再利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正在乾清宮前展示的天燈和萬壽燈堪稱故宮最大體量的一組文創產品,結束展覽后它們將被公益拍賣。

              所謂立天燈、萬壽燈,是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從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8000多人力。按《國朝宮史》記載,每年臘月廿四安設天燈、萬壽燈。天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萬壽燈至正月十八撤出。隨著清朝國力逐漸衰弱,道光二十年(1840年)皇帝下諭,此后天燈和萬壽燈停止豎立。今年,消失了179年的故宮盛景恢復。

              為了復原天燈和萬壽燈,故宮研究人員幾經努力,在文獻中查出了天燈、萬壽燈的使用方式、歷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又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以及燈桿原件。故宮介紹,總計找到了尺寸大小不同的緙絲燈聯共7組:其中乾清宮3組,一組是完整的一套16幅;皇極殿4組,均不成套。尺寸長度多在40至60厘米,最長的一組是皇極殿的燈聯,為116厘米。

              復原過程中,也有一些變通。比如萬壽燈的4根戧木,原長二丈六尺二寸,即8.348米,故宮進行了一定縮短,調小了支立角度,為觀眾留下更多參觀空間。

              “展覽結束后,我們希望將此次復原的天燈和萬壽燈進行公益拍賣,全部所得將用于貧困地區的學生們。故宮計劃為明年春節再制作一組天燈和萬壽燈。”單霽翔說,“一共就制作這兩套,一套用于拍賣,一套用于循環展示。”

              與故宮“燈會”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燭影添香的香氛、香薰,以重華宮宮燈為原型設計的鑰匙扣,《歲朝行樂圖》《清明上河圖》等題材的紙雕燈等與元宵節相關的文創產品熱銷。單霽翔說:“故宮的文創產品不僅要實用,還要添加趣味性。”(記者 劉冕)

            編輯: 宋雪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