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銀保監會700多張罰單倒逼銀行業治理上臺階
■一 帆
金融嚴監管的氣氛在今年仍然濃重。銀保監會針對銀行違規放貸發送的罰單在新年伊始仍然保持了增長勢頭。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2日,各級銀保監機構披露的739張銀行業罰單合計罰款1.78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罰單數量大幅增多,但是金額有一定程度下降。這中間,除了穩金融防風險的意圖,也有貫徹樓市調控政策,倒逼銀行業治理上臺階的意味。
首先,穩金融,防風險是當前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2018年7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六穩”,其中的“穩金融”是首次提出,凸顯了金融穩定的重要作用。穩定的金融市場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
而一定意義上說,金融的內核就是風險管理,“穩金融”的第一著力點恰在于風險防控。由于銀行業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據約七成的大比重,承擔著風險防控的最主要內容,可以說,銀行業是經濟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所以,銀行業的穩定運營發展對于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實中,隨著金融服務業態和金融工具的不斷變革和演進,如何有效防范跨行業、跨機構風險轉移和交叉傳染,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成為擺在整個銀行業面前的新挑戰和新要求。
其次,管好信貸閘門,貫徹“房住不炒”政策理念,也是防范風險。
從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至今已有兩年多時間,政策效果初步顯現,國內房價走勢正逐漸回歸理性。今年1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時提出,要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這釋放出房地產政策調控基調仍將延續的信號,表明房地產領域仍然被視作存在重大風險的經濟領域。從信貸資金源頭嚴格把控,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對違規行為嚴厲處罰,是體現監管意圖,貫徹“房住不炒”理念,為銀行資金安全加裝防火墻的必要措施。
第三,以外在罰單表現的嚴監管,有利于提升銀行體系治理能力,激發行業內在創新動力,使金融體系更穩健。
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自2017年以來一直不斷加大,從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罰單的處罰范圍來看,理財、信貸、票據、信披、挪用資金、合規等等領域都有涉及,反映出行業內部存在公司治理缺位,風險認知和控制不足等問題。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和理解回歸實體經濟這一金融本源,樹立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普惠金融、服務風險防控、服務民生改善的意識,更好地為包括民營、小微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務,共同為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貢獻新動能;另一方面,樹立創新意識,擯棄靠天吃飯,躺著賺錢的舊思維,綜合運用科技新工具,推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前行,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進而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過,誠如本文開篇所述,今年以來銀保監會開出的罰單相比去年同期,數量雖然大幅增多,但金額卻下降。這表明通過處罰,銀行業的規范性在提升,監管效果在逐步顯現。
責任編輯:張文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