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投資者的2018:震蕩市道完善自我
中國證券報
2018年資本市場不乏亮色,國債期貨走出單邊牛市,蘋果期貨、瀝青期貨反復活躍,在A股波動之時為兩棲投資者提供避險港灣。
這些投資者,既有入市時間長達二十年的老手,也有剛剛入市的菜鳥;既有股市高手,也有期市弄潮兒,有的甚至跨界投資A股、美股、港股、債市、期市、基金。
投資者H: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2018年賬戶總收益為0.2%,其中股票部分虧損比例為10.56%。扣除打新收益,持倉部分虧損大約為21.12%,全年股票倉位未曾低于八成,滬綜指2800點以下時一直處于滿倉狀態。
期貨部分彌補了股票的虧損,主要盈利來自于國債期貨,2018年寄予厚望的蘋果期貨僅僅貢獻微幅的利潤。
2018年以來個人收獲很大,并不是因為股市回調背景下資本賬戶沒有大幅回撤,而是因為增加了對各類資產的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入市第4年,2018年應該是虧損最大的一年,卻也是成長最快的一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等書籍讀過后受益匪淺。
投資者“空也是多”:
克服貪婪與恐懼
2018年A股換倉相對較少,五六月份滿倉迎接大跌,四季度扳回來少許,現在持有不動了。雖然無法預測也不作底部預測,但相信否極泰來。隨著美股漸入熊市,資金會回流到中國A股。
2018年下半年重新殺回商品期貨,主要是基于程序化的數據分析模型,進行簡單的30分鐘均線趨勢操作。總體來看,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沒有在趨勢中放大盈利,很快止盈,這是源于恐懼,盈利中的恐懼,相對應的是虧損中的貪婪,這兩者需要重點克服,尤其是第一點。
2019年的計劃是股市操作宜少不宜多,A股這個點位是需要配點底倉的,逢大跌可以入場做短線,平時手上要保有子彈,待到中長線趨勢建立才可以真正進場。基金定投仍是重點方向,要過渡到定投為主,主動投資為輔的狀態,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
投資者“老寵”:
堅持底倉思維
2018年初,股票賬戶投入370萬元。資金來源包括:貸款80萬元,私人借款120萬元。2018年2月底3月初,增加私人借款14萬元。最高時資金總額達384萬元,借貸最大總額為214萬(不含信用賬戶融資),本金170萬元,期間又增加資本金約10萬左右,最高杠桿率達119%。
5月中旬以后,陸續歸還160萬元借款。截至2019年1月中旬剩余借款還有:20萬元貸款,朋友處借來的20萬元,親戚處借來的14萬元以及通過融資賬戶融來的50萬元,總計104萬元。2018年借貸產生的利息總計為14.298萬元。
2018年股票賬戶總虧損為27.55萬元,期貨虧損30.8萬元,總虧損58.35萬元。在大幅下跌的那幾天,股市期市雙殺,資金告急導致期貨賬戶爆倉。
在單邊下跌的行情中,高杠桿風險太大。2019年上半年,爭取把信用賬戶上的融資負債控制在50萬元以內。這樣,總體債務控制在100萬元左右。即使這樣,一年下來的融資利息也高達8萬元。每個月的高拋低吸利潤需要達到7000元,才能覆蓋融資利息。
在2013年到2018年的幾年間,2018年是唯一的虧損年,且虧損幅度很大,這是個人自信心過分膨脹以及大盤出現歷史上第二大跌幅造成的。展望2019年,除繼續堅持高拋低吸外,還需堅持底倉思維,注意可能出現的逆境反轉。
投資者C:
杠桿上走鋼絲
2018年整體虧損28%,是最近幾年虧損幅度最大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從2018年一直用融資方式來持有光大證券,融資成本基本上在14.5-15元之間。但沒有想到的是,光大證券股價直接破了凈資產,還好融資額并不是特別多,基本上還是能夠HOLD住。對于這只股票也不是特別擔心,一旦牛市來臨,應該可以創造較為滿意的回報。所以安心持有也沒有太多擔憂,就是每年要付出8%左右的融資利息,算是成本吧。
這一年,雖然投資整體是虧損的,但經過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思路,自己在價值投資上感覺又上了一個臺階。整體上基本形成了自己類似于巴菲特的選股體系,分辨出一些還算不錯的企業,而且能夠讓自己有比較大的耐心去持有這些企業。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逆向投資是價值投資的要義。好的企業、低的估值是投資制勝的法寶。A股中一直不缺乏優秀企業。今后的投資生涯中還有大把的投資機會,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不隨波逐流,將來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回報。
投資者“另一個自我”:
在磨礪中成長
2018年的投資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前4年靠運氣賺的錢,今年靠實力輸光了”。2018年的賬戶收益為-18.6%。杠桿方面,總借款占總資產的比例為50%,與凈資產為1:1比例。總體借款的利率水平為7.35%。
當前自己的投資體系已經建立,就是用具有安全邊際的好價格買入優秀公司并長期持有,定期檢視公司的基本面是否發生變化,只有在公司基本面出現變化或出現非常好的其他投資機會時,或者出現非常明顯的高估情況時,才考慮賣出持倉。現在剩下的就是需要通過1-2個牛熊周期以及10年左右時間去檢驗自己的投資體系了。
2018年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對杠桿的理解。此前也加過融資杠桿,但基本都是作為短線做短差或資金的過渡。杠桿的風險有兩點:一是融資杠桿,在股市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擊穿擔保線,在低位強行平倉,導致在低位失去倉位;另外一種風險就是,投資者通過其他方式借債或融資進入股市,當家庭出現緊急情況需要使用較大額資金,如果此時恰逢股市低位,不得不割肉賣股。
因此,并不是不能上杠桿,而是要合理使用杠桿。對于融資爆倉問題,要盡量避免使用融資,使用融資也要留足安全的擔保線,確保極端情況下不被擊穿。同時,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現金流能保證正常和突發的家庭情況需要。
投資者“心晴所遇”:
完善自己的投資體系
2018年投資成績很差,應該在-20%左右,跑贏了大盤幾個點。但從個人來講,還算滿意。畢竟第一次經歷這么一輪下跌周期,學到的東西很多,在資金較少的情況下,交的學費也就少了。
2018年的經驗與教訓有很多,其中便有融資方面的教訓。由于自有資金有限,2017年融資投資取得不錯的效果,擴大了盈利。但2018年2月市場開始轉向,當時承受了很大的融資壓力,后來在糾結中平掉了大部分融資倉位。
這部分即屬于巴菲特所說的“永久的損失”。由此得到的教訓,就是融資不能作為長期投資的方法,尤其是在安全邊際不夠大的時候,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面臨的風險要多過機會。
吸取教訓,融資買入可以在兩個情況下考慮:一是市場良好情況下回調時的短期介入,適度盈利即獲利了結;二是安全邊際足夠大,在長期內做好承擔利息和下跌的思想準備,并且確定性非常高(未來盈利水平高過利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融資買入。
2018年的市場讓人更加清醒地了解了一個完善、優秀的投資體系的重要性,2019年的投資體系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完善。
□本報記者 王朱瑩
責任編輯:張瑤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