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央行“三定”方案出爐 透露央行工作三大重點

            2019-02-03 09:01: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2月2日,中國機構編制網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規定中明確了在人員編制方面,設行長1名,副行長4名。另外,取消了貨幣政策二司,新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局。

              方案明晰二十條主要職責

              方案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有二十條,其中主要包括:

              擬訂金融業改革、開放和發展規劃;

              牽頭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信貸政策;

              牽頭負責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

              承擔最后貸款人責任;

              監督管理銀行間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及上述市場有關場外衍生產品;

              負責制定和實施人民幣匯率政策,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國際使用;

              牽頭負責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統籌實施監管,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

              統籌國家支付體系建設并實施監督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職責的第二十條職能轉變上,規定寫的較為詳細:

              其中包括: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創新調控方式,構建發展規劃、財政、金融等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工作機制,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圍繞黨和國家金融工作的指導方針和任務,加強和優化金融管理職能,增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性,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職責,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職能轉變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場改革,著力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行為,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和效果。

              繼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體系,做好“放管服”改革的制度保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取消貨幣政策二司 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局

              方案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設21個內設機構,包括:

              辦公廳(黨委辦公室)、條法司、研究局、貨幣政策司、宏觀審慎管理局、金融市場司、金融穩定局、調查統計司、支付結算司、科技司、貨幣金銀局(保衛局)、國庫局、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征信管理局、反洗錢局、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會計財務司、內審司(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事司(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群工部)、參事室。

              相較于目前,主要變化在于設立了宏觀審慎管理局,取消貨幣政策二司。

              目前央行內設部門(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三定”方案介紹,宏觀審慎管理局的主要職責包括: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牽頭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并表監管。牽頭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研究、評估人民幣匯率政策。擬訂并實施跨境人民幣業務制度,推動人民幣跨境及國際使用,實施跨境資金逆周期調節。協調在岸、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推動中央銀行間貨幣合作,牽頭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政策建議。

              在人員編制方面,方案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機關行政編制779名(含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編制15名)。設行長1名,副行長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92名(含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領導職數3名、貨幣政策委員會正副秘書長各1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2名、機關紀委書記1名、離退休干部局領導職數3名)。

              目前在領導配置方面,央行網站顯示,行長為易綱,副行長共6位,為郭樹清(兼任央行黨委書記)、陳雨露、潘功勝、范一飛、朱鶴新、劉國強。

              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三定方案透露央行工作三大重點

              重點1:雙支柱調控框架進一步完善

              從內設部門看,三定方案明確,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局,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

              當前,央行在完善宏觀審慎框架方面下了“先手棋”,包括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針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探索對金融基礎設施實施宏觀審慎管理等。宏觀審慎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金融穩定和防范系統性風險,宏觀審慎管理局的設立有利于夯實我國金融穩定的基礎,由此,“雙支柱”調控框架進一步完善,可以預見,貨幣政策將與宏觀審慎政策相互支持配合、互相補充,更好地將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結合起來。

              重點2: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牽頭負責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是央行的職責之一。

              梳理2018年以來多次金融委會議情況不難發現,“防風險”是其中高頻詞匯。業內人士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將仍是2019年監管工作重點,需高度關注金融市場波動形成的風險聯動、貨幣政策傳導不通暢帶來的融資缺口、信用違約風險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19年我國金融風險整體將繼續呈收斂之勢,主要風險點將從金融無序過快增長轉變為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房價大幅下行風險。預計今年外部沖擊很可能向國內金融市場傳導。

              從內外部環境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銀行分析師許文兵表示,在外部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對國內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全球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對國內金融和貨幣體系造成的沖擊。在內部要注意平衡好政策調整對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的影響。

              從風險增量和存量角度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在增量風險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客觀存在,實體企業風險未來可能進一步暴露,實體端的風險或會向金融端蔓延;存量風險方面,包括影子銀行、資管涉及許多存量風險,增量部分已經控制得很好,存量部分如何逐步消解,并避免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是未來需要討論的問題;另外,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也值得關注,其存量規模比較大,對經濟影響非常全面。

              重點3:補齊監管短板持續推進中

              當前仍有多項框架性政策短板有待補齊。在央行牽頭統籌下,多項監管細則有望盡快出臺。完善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監管、金控公司監管等細是補短板的重要內容。

              方案顯示,宏觀審慎局將牽頭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并表監管。

              興業研究分析師陳昊表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今年可能會“補”上相關細則。但出臺規則并不意味著相關監管要求會立刻上升,參照發達經濟體經驗,為了保證金融體系平穩過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附加監管要求過渡期大多長達數年。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方面,目前來看,金控監管側重點在于對非金融企業入股金融機構形成金控的監管,特別是一些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形成的金控進行監管,這方面在國際上參考先例較少,因此需要監管部門探索新路徑。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