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業者的電影紀錄片《燃點》日前在院線上映。半個多月來,雖然排片率一度只有0.1%,票房也較為慘淡,截至昨天僅有745萬元,但獨特的題材依然引來眾多網友關注,更有不少創業企業包場觀看尋找共鳴。
“這更像是一部創業真人秀,戴威、錘子科技、papi醬……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影片中展示了他們更真實的一面。”有觀眾評價,《燃點》打破了所謂的“創業神話”,讓很多創業者重新思考工作和生活,也讓更多人理解創業背后的艱辛和快樂。
創業公司包場看電影
“帶團隊一起看影片,要求寫影評。”一位創業公司高層發出一條微博,然后大手筆包下了附近電影院的50人廳。
他提到的影片,就是本月11日在院線上映的《燃點》。
《燃點》記錄了14位創業者的人生歷程,他們之中有ofo戴威、錘子科技羅永浩、“網紅”papi醬、“奇葩說”冠軍馬薇薇、獵豹移動傅盛、陌陌唐巖、拉勾網許單單、新氧APP金星、51信用卡孫海濤以及草根創業者安傳東等。
作為電影,《燃點》的評價并不高,豆瓣評分僅有6.0,熱門短評也多為一星或二星。在很多網友看來,比起電影,這更像是一部加長版的短視頻,集納了大量訪談和生活瑣事。在大片云集的賀歲檔里,它的不受歡迎也在預料之中。記者昨天前往前門附近的保利影院,一天只有兩場排片,分別在上午和中午,觀影人數不足5人,幾乎等于“包場”。而更多影院一天僅有一場排片,場面十分冷清。
雖然普通觀眾寥寥無幾,卻有不少創業公司組織包場觀看。其中,不乏新世相等略有知名度的企業,更多的則是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初創企業。“去看《燃點》的人應該都不是奔著看電影的心態去的,更像是一次創業者的院線聯歡、分享會。”一家小型物流企業的創始人說,自己看了一次,覺得不錯,又組織員工一起去看。
老羅戴威引人唏噓
據了解,原本羅永浩與戴威是影片的兩大主角。但拍攝進行到后期,ofo面臨生死存亡,羅永浩也陷入困境。根據騰訊新聞旗下欄目《貴圈》透露,當時羅永浩直接對導演說:“不要拍了,不要再折磨我了。”
這部于2017年年底啟動拍攝的電影,上映時已是物是人非。短短一年,變化如此之快。事實上,越是與紀錄片中的場景對比,現實的殘酷就越是讓人唏噓。
“去年10月份,戴威一個人來我公司看《燃點》的成片。放到ofo的鏡頭——2017年的初夏,我們跟隨ofo高管團隊在青海環湖騎行,一群年輕人,穿著色彩鮮艷的戶外服,騎著小黃車揮灑汗水。”導演關琇在知乎上談及電影的拍攝感受時回憶,當時在那個放映的小黑屋里,戴威說,我們團隊再也不會回到那個時候,再也不會。
如今,ofo面臨上千萬用戶要求退回押金的申請,一家又一家供應商因ofo拖欠款項要求對簿公堂。1月17日,天眼查信息顯示,ofo聯合創始人薛鼎、張巳丁已退出旗下子公司的股東名單。
“其他創業者我不太熟悉,但小黃車大家都騎,最后落到這樣的結局挺遺憾的。”公務員張女士與母親一同觀看了電影,“遺憾”“可惜”是她們說得最多的字眼兒。
另一邊,羅永浩的錘子科技日子也不好過。從去年11月開始,錘子科技就不斷曝出各種不利消息,陷入財務危機。今年1月15日,他發布新社交產品“聊天寶”時,打出聊天就能賺錢的口號,這被一些人視為情懷已逝。
更重磅的消息是,字節跳動收購了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使用權,探索教育領域相關業務。未來錘子科技命運走向何方,目前仍難以預測。
草根創業者引共鳴
除了老羅、戴威這樣的明星創業者,《燃點》也聚焦到從農村到大城市創業的普通人,并稱其為草根創業者。安傳東就是其中一位。電影開拍時,他的新項目“跨界美食家”仍處于初期階段,拍攝未結束,他已經決定關停公司。
他與同事分道揚鑣,抱著電腦走出辦公室,一切從頭再來。這樣的畫面,引發很多創業者的共鳴。
“安傳東決定結束跨界美食家的時候感觸最深,想到了我第一家解散的公司。”一位淘票票網友說,當時第二天就要給員工發工資了,而公司賬上只有可憐的11塊錢。幸虧當天晚上的一筆回款解了燃眉之急,一瞬間如釋重負,緊接著又焦慮下個月的工資。“那種冰火兩重天的煎熬只有創業者才能體會。”
創業者外表的光鮮亮麗之下,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艱辛,時刻面臨的風險和不分晝夜地奮戰。
“這14個人在創業大軍的隊伍里只是極微小的數字,但也能說明創業的生態:有高潮也有低谷。”在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看來,《燃點》是一次有意義的真實記錄,創業者應該告別莽撞式的創業,告別假想出來的市場,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陳雪檸)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