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記錄時代文化印痕 尋找年畫里的年味

            2019-01-28 16:29:14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 年畫,是中國的古老傳統文化;過年貼年畫,是中國人的傳統年俗。每當家家戶戶歡歡喜喜地在門窗、墻壁貼上年畫,祈求來年家宅平安、風調雨順,一股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便撲面而來。在濃濃的年味兒中,對于中國人來說,年畫就不只是一幅畫,還是承載著追夢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圖騰、幸福之舟。

              年畫的起源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后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年畫的題材 

              年畫的題材包羅萬象,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神仙與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傳說。年畫種類分為門神類、吉慶類、風情類、戲出類、符像類、雜畫類等。在中國歷史上,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和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在全國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人民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中國繪畫領域里,年畫客觀上已經成為歷史,但民間年畫的題材內容可以說是繼承了各代“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優良傳統。因此可以說,民間年畫是中國美術史中值得研究的一門課題。

              中國年畫在回歸

              年畫作為慶祝年節的一種五彩繽紛的點綴形式,成為了一種看圖識字式的大眾讀物和溝通“媒介”,充當了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傳播和信仰傳承的載體與工具,承載了自然和人文信息,傳遞了中華和合文化精神內涵。

              中國年畫的演變見證時代變遷,反映人民審美取向,是人民心理訴求與文化的外化。歲月流轉,年畫已然成為時代文化印痕的記錄者,當今年畫的再度“回歸”, 一定程度成為文化自信時代背景下的一抹亮色。

              (綜合經濟日報、中國網、吉林日報、人民網等)

            編輯: 胡瑩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