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安人壽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余宏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2019年,無論是平安還是壽險行業,在對客戶需求、市場改變的把握上,會比2018年更從容,行業將積極邁向高質量發展模式。壽險行業變化對大型壽險公司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平安人壽將通過“科技+產品”雙輪驅動,從傳統壽險公司向科技型壽險公司轉型,借助科技手段挖掘產品間的邏輯和關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壽險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券報:2018年壽險行業保費增速呈現下滑態勢,2019年會有什么變化,尤其是新單業務?
余宏:這是客戶需求發生變化的直接反應。過去幾年,客戶對于短期型產品的需求旺盛,而現在客戶更加關注保障和健康,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監管倡導保險行業“保險姓保”,行業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更加重視高質量的增長。
全行業在去年是逐季改善,趨勢向好。2018年一季度,各家公司未做出比較快的反應和調整;從二、三季度開始,行業全面調整,整個行業相對于一季度逐漸回暖,四季度向好趨勢更加明顯。我認為,今年壽險行業在滿足客戶需求和應對市場改變的把握上,會比2018年更加從容,更堅決地貫徹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積極尋求高質量增長方式。
目前客戶需求在變化,對長期保障型產品的需求在擴大。同時,整個行業人力的增長速度已放緩,人力資源的爭奪非常激烈。隨著人們保險意識提升、保障需求日益旺盛,未來壽險業保持持續穩健的增長值得期待。
中國證券報:今年的開門紅怎么樣?
余宏:我們發現,客戶對于自身保障水平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我們調整了產品策略,在開門紅期間提供更多的長期儲蓄型及保障型產品。截至目前,業績進展符合規劃和預期。
向科技型壽險公司轉型
中國證券報:壽險市場會否越來越多向頭部公司聚攏?
余宏:客戶消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能否通過線上模式接觸客戶、捕捉需求,并在合適時機推送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是壽險公司未來最大的競爭點。問題關鍵不在于公司大小,市場可以細分,小公司只要適應市場,一樣可以在細分市場做大做強。關鍵在于這家公司準備做什么,或者是抓住什么。我覺得中國壽險市場如此大,每一家公司都是有機會的。
中國證券報:科技運用對壽險業務發展產生了哪些實質性效果?
余宏:科技的創新應用,目的是解決我們現有業務場景存在的痛點。第一,我們將面試險代理人環節交由AI面談官輔助完成,它的面試水平不僅能夠達到專家級別,還能通過系統化篩選提高代理人留存率。第二,將AI技術運用到代理人訓練,通過AI技術可以7×24小時在線進行培訓,覆蓋所有代理人。第三,通過技術給予代理人更多銷售支持,提高產能。
在整個代理人隊伍管理上,我們希望通過AI技術解決傳統痛點,帶來代理人隊伍的穩定、銷售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最終給予客戶非常好的消費體驗。
中國證券報:科技的應用會不會替代代理人的工作?
余宏:科技賦能關鍵是提高代理人隊伍的質量,而不是去控制隊伍人數。通過科技賦予他們高精尖“裝備”,從而成為客戶的保險專家、財務顧問、生活助手。
代理人更注重線下產品的銷售,也就是復雜產品的銷售。從現階段來看,保險還不是剛需,特別是人壽保險,客戶很難知道自己具體需要什么,結合自己的經濟狀況,應該先把錢投在哪里才是最好的風險防范方案。代理人通過與客戶高頻互動發現客戶需求并服務客戶。如果是簡單產品,客戶可直接在線購買,消費體驗非常好。如果是一些復雜的、中長期保障產品,就需要代理人線下跟客戶講解,幫助客戶分析自己的需求并推薦最適合他的產品。
在保險銷售方面,人與人的連接和信任很重要。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不僅是對這個產品的認同,也是對銷售人員專業素養的認同;只有建立了對銷售人員的信任,才會產生購買。
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中國證券報:怎么看壽險行業未來的發展?
余宏:目前,行業面臨的監管環境、市場、客戶需求等發生了很大變化,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第一,市場環境變得更加規范,保險公司經營更合規。銀保監合并后,監管更深入、細致,而合規經營對大型壽險公司更有利。第二,合規經營對客戶更有利,可以降低客戶被銷售誤導的可能性。第三,嚴監管促使壽險公司提高代理人隊伍的管理水平,運用科技賦能解決原有痛點。
保險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深度和密度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消費者擁有的保障水平較低,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我們面臨的困難在于怎么樣生產出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在合適時機進行推薦。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進行保險市場的培育,二是要激發客戶需求,三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購買體驗。(作者 張曉琪)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